【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但这种“粗放式”经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经济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保护好环境资源,成为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困境。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手段,其以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推行绿色金融,内蒙古也积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但这种“粗放式”经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经济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保护好环境资源,成为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困境。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手段,其以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推行绿色金融,内蒙古也积极响应,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深入推动绿色转型,扎实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内蒙古由于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存在各市发展不均衡、效率低的问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不明确。因此研究内蒙古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可以更好地理清未来可持续发展思路,实现内蒙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文献和研究,首先了解了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对两者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描述性分析内蒙古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现状,参考并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构建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秉持着“五大发展理念”选取4个绿色金融指标,18个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分别构建两系统的指标体系。再次,运用熵值法,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内蒙古各市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内蒙古各市绿色金融发展不均衡且较为落后,在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层面仍需努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不高,在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绿色发展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2)从空间上看,内蒙古9个地级市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在10年间持续保持极高耦合状态;耦合协调效果不太理想,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3)从时间角度看,2011-2020年内蒙古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并无较大波动,说明内蒙古政府仍需完善激励机制,助力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同步发展。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内蒙古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2)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加强绿色投入。(4)完善激励机制,助推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银行在发挥资金融通功能的过程中,会受到利率波动、存款客户风险情绪变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失误、竞业合规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银行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在学习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银行体系的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重
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及资源缺乏等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近年来,各国逐渐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业在提供减碳资金、助力企业转型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被广泛关注,多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众多金融企业主动选择的融资方式。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政策引领下,不少中资银行将视野投向境外市场,选择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因此,研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中流砥柱,但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弱化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势不可挡。近年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给资源型城市转型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掌握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系统规律,探索如何发挥金融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中的作用,评价碳交易市场建立对促进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型城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区域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提升以及量的增长。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实际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只有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才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稳定边际投资、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减缓过去积累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持续疲软,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属于比较原始的要素驱动,这种驱动方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收入分配不公、环境破坏严重等等,因此,我国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持续的增长方式。创新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中得到证明。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增长至2020年的13.5%,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为解决“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等老龄化相关问题,商业银行作为主营低风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既为商业银行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有利于完善老龄化金融服务体系,进而为老年客群提供更为健全的金融服务保障。本文在梳理养老金融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
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产生了冲击,数字化转型对上市商业银行来说既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此基础上,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
面对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发展处境更加困难。在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二十多年里,内蒙古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内蒙古银行、乌海银行、蒙商银行和鄂尔多斯银行为内蒙古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内蒙古四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时刻面临着艰难险阻,发展过程中多次受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监管层面来讲,中国银保监会在2022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全面落实资管新规,这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等产生直接影响;从行业层面来讲,同业异业竞争加剧,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