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中流砥柱,但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弱化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势不可挡。近年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给资源型城市转型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掌握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系统规律,探索如何发挥金融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中的作用,评价碳交易市场建立对促进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型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中流砥柱,但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弱化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势不可挡。近年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给资源型城市转型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掌握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系统规律,探索如何发挥金融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中的作用,评价碳交易市场建立对促进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大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其生产,无论是通过对现有产业升级改造还是引入新产业进行产业延伸,光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寻求外部金融支持以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外部金融支持可分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和金融机构的市场性金融支持两个方面。资源型城市受其产业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地方政府面临调节经济结构难度大,财政收支矛盾、财政支持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面临融资信贷化、信贷结构资源化、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金融支持城市转型难度。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丰富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方式,为地方政府引导和支持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给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故在碳交易背景下金融如何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该问题从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的角度,分别研究以下子问题:(1)如何激发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企业低碳转型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2)如何推动政府进行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和推动企业低碳转型,以实现促进地方产业升级;(3)在金融供给方做出不同决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企业选择转型策略,以寻求解决资源型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和减排动力不足问题的方式。为研究碳交易情景下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现状和金融支持现状,归纳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的动因和转型的必要性,识别出金融支持城市转型的路径以及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并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总结碳交易市场建立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其次,通过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状态下参与方的策略选择问题,探究关联方的相互影响,通过模型推导得到博弈方的差异化演化路径和稳定策略,从理论上证明了演化博弈的均衡结果,对模型求导进一步探讨各要素对参与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然后,构建雅可比矩阵并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第一法判断模型中均衡点的稳定性,特别分析金融供给方采取不同策略时,企业选取低碳转型策略的稳定点状态和条件,得出以下结论:(1)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稳定运行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2)参与方最终稳定策略的选择受到其他参与方的初始策略选择概率的影响;(3)随着金融供给方对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大和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规制力度增强,企业参与低碳转型的意愿越高,对实现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具有促进作用;(4)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和企业转型,但过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利于地方政府积极履行引导和监督职责;(5)地方政府积极作为更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意愿,并且金融机构只有在发展绿色金融的收益总和可以弥补成本时才会更倾向给予转型企业绿色金融支持;(6)无论金融供给方采取何种策略,企业只有在转型成本、金融成本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成本小于其在转型过程中可获得的收益时,才能保障演化稳定状态下企业积极参与转型,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最后,文章使用湖北碳交易市场近年相关数据以及前人对相关问题研究成果对参数赋值,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从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各方收益的角度针对如何优化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策略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自从进入21世纪,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俄罗斯同属亚欧大陆的国家,地理位置毗邻,经济优势互补。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俄罗斯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较好,战略合作不断上升,贸易量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我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中俄贸易发展中,数字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完善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解决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村短板弱项。深入调研之后发现农户信贷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其中中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如中国机电产品对外出口额从2000年的103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4887亿美元,且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中国对外出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000年的42%增长至2020年的58%;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进口额从2000年的110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0126亿美元,但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进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
目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全球贸易服务化趋势明显加快,国际服务贸易正在繁荣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建立了全球人数最多、贸易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等优点于一身的自贸区。协定生效后,对创造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融资环境、推动国际服务贸易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习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抓住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自中国“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更是势不可挡。东北亚地区资源丰裕,基础雄厚,经济发展优势极为明显,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有利于整个亚洲形成更有效的经济合作体系,提高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地发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自2021年3月,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国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并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将迈向新的征程。数字经济总值将达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并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经济助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公认的难题,高速发展换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低效利用还在加剧,我国确定绿色发展路线以减轻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建立新的绿色金融体系的要求,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性。而大力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发展绿色金融首要步骤是发展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重要分支的绿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银行在发挥资金融通功能的过程中,会受到利率波动、存款客户风险情绪变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失误、竞业合规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银行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在学习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银行体系的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重
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及资源缺乏等问题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近年来,各国逐渐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业在提供减碳资金、助力企业转型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被广泛关注,多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众多金融企业主动选择的融资方式。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政策引领下,不少中资银行将视野投向境外市场,选择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因此,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