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K1抗体对糖皮质激素致大鼠骨代谢异常模型的防治作用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ck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全身明显的骨量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位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第三位,GIOP是不容忽视的医源性疾病问题。糖皮质激素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通过与成骨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功能,减少新生骨形成。并且在抑制成骨细胞产生的同时,促使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使骨细胞数目减少。Wnt拮抗剂Dickkopf1(DKK1)可通过与Krml/2及LRP5/6结合,阻止Wnt受体复合物Fz/LRP形成,从而阻断经典Wnt信号下传,抑制成骨细胞形成及其活性。DKK1功能的增强与成骨细胞骨形成降低导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抑制DKK1是抗骨质疏松的新策略。研究表明,DKK1表达的增加是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的始发原因,阻断DKK1的表达,一方面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发育、增殖,并抑制了其凋亡:另一方面抑制其成脂,促进成骨,增加骨量,对抗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形成降低,增加骨量,改善骨质量。目前防治该病的药物作用靶点在于破骨细胞,至今为止,还没有针对糖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代谢异常大鼠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量和骨微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阻断DKK-1的作用,即应用DKK1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代谢异常模型的作用,观察DKK1抗体对大鼠的骨成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DKK1抗体的体内效应,分析其作用机制和优势。   [方法]:   三月龄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成4组,基础组10只,其余三组每组14只。基础组(BAS)未用药,在实验开始即处死;对照组(CON):每日给予蒸馏水5ml/kg灌胃及无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5ml/kg一周两次;醋酸泼尼松组(GC):醋酸泼尼松混悬液Smg/kg/d灌胃及无菌生理盐水5ml/kg皮下注射一周两次;抗Dkk1抗体(GC+DKK1-ab)治疗组: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mg/kg/d灌胃及DKK1抗体30mg/kg皮下注射一周两次。以上药物分为上午给皮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和抗DKK1抗体,下午给糖皮质激素,共计给药时间为12w。基础组动物在实验开始前即处死。在处死前12、13和2、3天给予钙黄绿素(10mg/kg)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和DKK1抗体治疗组的体内骨组织荧光标记:治疗开始前给予四环素(37.5mg/kg)颈部皮下注射,实验结束时:在动物处死前12、13和2、3天颈部皮下注射钙黄绿素10(mg/kg)。用药结束后心脏抽血处死大鼠,取肾上腺、脾脏、比目鱼肌等计算器官指数,取左侧胫骨,不脱钙包埋,进行行松质骨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取左侧股骨行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检测。取左股骨及第5腰椎分别测量其骨物理指标、骨重、骨密度(DEXA法)及骨生物力学参数(股骨三点弯曲实验、腰椎体压缩实验),取左侧股骨盐酸消化后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骨钙,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骨羟脯氨酸含量,以此评价实验大鼠骨成分、骨量、骨质量等变化。   [结果]:   1.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组织的影响   1.1 GC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与CON组比较,GC组大鼠体重增加远低于CON组(p<0.01)   1.2 GC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1)骨形态计量学的表现   ①胫骨上段松质骨   a.静态参数变化: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静态参数显示,GC组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比CON组增加25%(P<0.05),骨小梁数量(Tb.N)增加18%(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相应降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b.动态参数变化:与CON组比较,GC组大鼠胫骨上段动态参数如%L.Pm、BFR/BS、BFR/BV、双荧光周长分别降低了22.2%、24.5%、31.996、29%(P<0.01&P<0.05),说明糖皮质激素大鼠成骨活性降低,骨矿化和骨形成作用减弱,骨转化率降低高。与CON组比,骨吸收参数0c.N和%0c.Pm分别增加了45%和47%(P<0.05)。   ②胫骨中段皮质骨   a.静态参数变化:与CON组比较,GC组%Ct.Ar略微增加,%Ma.Ar则稍稍降低(P>0.05)。   b.动态参数变化:与CON组相比,GC组各种骨形成有关的动态参数有所降低。其中,骨外膜面荧光周长百分数(%P-L.Pm)升高了13.6%(P>0.05),骨矿化沉积(E-MAR)降低了13.3%,骨形成率(E-BFR/BS)下降了13.8%,但不具统计学意义。   1.3骨重量与骨羟脯氨酸的变化   ①骨重量:与CON组比较,GC组大鼠单位股骨的干重减少。   ②骨成分:与CON组比较,GC组大鼠羟脯氨酸显著降低P<0.01(Hyp)   1.4股骨与腰椎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   ①股骨:与CON组大鼠比较,GC组大鼠股骨全段BMD几乎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腰椎:与CON组大鼠比较,GC组大鼠腰椎全段BMD出现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骨生物力学性能轻微增加   ①股骨:GC组大鼠最大载荷下降(P>0.05),弹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不变(P>0.05)。   ②腰椎:GC组大鼠最大载荷不变(P>0.05)。   2.DKK1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大鼠骨代谢异常的影响   2.1 DKK1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大鼠体重的影响   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体重增长稍高于GC组大鼠,在12W出现体重增加远大于GC组大鼠(P<0.05)。   2.2 DKK1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变化   ①胫骨上段松质骨   a.静态参数变化: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升高了18.2%和11.9%,骨小梁分离度(Tb.Sp)下降了9.7%(P<0.05);   b.动态参数变化:与GC组比较,GC+DKK1-ab组使%L.Pm、BFR/BS、BFR/BV、分别增加了39.4%、43.0%、52.1%(P<0.01&P<0.05)说明抗Dkk1抗体大鼠成骨活性增强,骨矿化和骨形成作用增强,骨转化率升高。与GC组比,骨吸收参数0c.N和%0c.Pm分别减少了56%和51%(P<0.01)。   ②胫骨中段皮质骨   a.静态参数变化:与GC组相比,GC+DKK1-ab组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的皮质面积百分数(%Ct.Ar)、骨髓面积百分数(%Ma.Ar)几乎无改变。   b.动态参数变化:与GC组相比,GC+DKK1-ab组骨内膜面荧光周长百分数(%E-L.Pm)、骨形成率(E-BFR/BS)、骨矿化沉积(E-MAR)均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骨重量与骨羟脯氨酸的变化   ①骨重量: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单位股骨的干重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骨成分: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羟脯氨酸(Hyp)略降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2.4股骨与腰椎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   ①股骨: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股骨全段BMD出现显著增加(P<0.01)   ②腰椎:与GC组大鼠比较,GC+DKK1-ab组大鼠腰椎全段BMD出现显著增加(P<0.05)。   2.5骨生物力学性能轻微增加   ①股骨:与GC组大鼠比较,最大载荷下降,弹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等指标均有所恢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②腰椎:与GC组大鼠比较,最大载荷轻微增加(P>0.05)。   [结论]   1.糖皮质激素引起三月龄雄性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小梁分离度降低,然而,显著抑制骨小梁荧光周长百分率,抑制双荧光标记,降低骨形成率,骨基质成分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腰椎的骨密度降低。所有骨生物力学性能不能随着骨小梁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骨的质量降低。结果表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造成骨形成降低,骨质量降低,引起骨代谢异常。   2.DKK1抗体明显对抗糖皮质激素引起大鼠的骨形成抑制,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形成率,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和骨小梁数目,改善骨的微结构,增加骨密度,恢复骨生物力学性能。研究表明DKKl抗体对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损坏方面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想药物。
其他文献
摘 要: 合作学习在中职教育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概述并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现如今,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一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在比赛当中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知道自己应该抓什么,明白动作决定一切,要集中全部精力放在对关键技术动作的要求上。而心理状态不好的运动员,往往会为结果牵绊,舍不开对环数的渴望,就因为这个“不舍”,才造成对关键技术动作的忽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过多的放在不该想的东西上,必定会减少对应该把握的东西的注意力。为了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心理能力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开胸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52例开胸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使用0.2% 的浓度,观察组使用0.
摘 要: 分层教学理论强调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不仅要把学生当做整体对待,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特点,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分层教学是被实践证明的有价值意义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如何恰当、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及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困境。作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摘 要: 信息技术学案设计要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设置学习任务,恰当进行指导,系统整理后进行学案反思,实现师生双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信息技术学案的设计内容,并提出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案 设计 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学案的学习指导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本文分析信息技术学案的设计内容,并提出具体应用过程
摘 要: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不管,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技能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上进行改革。自主探究式学习属于一种以学生为主
摘 要: 为社会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根本性目标,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计算机作为培养中职学生一项基本技能的重要学科,采用各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尤为关键。本文重点分析实施情境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实施手段,以期提升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的质量,为培养优秀计算机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情境教学 应用策
摘 要: “生本教育”理念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理想环境中学习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随着生本理念的提出,后来不断地应用实践,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尤为重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第一次提出了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与BQ-123单用及其联合应用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雷米普利(RAM)组、BQ.-123(BQ)组、雷米普利与BQ-123联合给药(R&B)组。除sham组,其余各组均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行心肌3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