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with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and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重是家禽产业最重要的性状之一。生长受多种因素调控,如基因、激素、营养和环境。GH基因具有过重生理学功能,包括促进肌肉生长、调控脂肪的生长、骨骼发育和代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基因对于总体体重和肌肉生长至关重要,它们被认为是与胰岛素具有相似结构的促有丝分裂多肽。京海黄鸡是以当地地方黄鸡资源为育种素材,根据传统遗传育种理论,采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7个世代培育而成的小型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具有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的特点。由于之前研究检测到了许多与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的SNPs位点,因此其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肉鸡新品种。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GH、IGF-Ⅰ和IGF-Ⅱ基因中可能影响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突变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有的试验鸡均孵化于同一天,笼养,自由采食。记录生长和繁殖数据,并收集母鸡血样。由公鸡和母鸡的目标器官中提取总RNA以研究基因表达模式,所有样本均随机选自饲养于江苏省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同一批次的京海黄鸡。使用PCR、SSCP和qPCR技术分析吗目的基因的多态性、表达谱和表达规律,并分析它们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GH基因多态性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H基因中共检测到了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g.2601T>C和g.3856G>A突变。对于g.2601T>C突变,TT基因型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TT和TC基因型2周龄体重和4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该突变对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g.3856G>A突变,AG基因型4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6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1);繁殖性状方面,AG和GG基因型300日龄产蛋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2601T>C和g.3856G>A突变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TT*AG基因型组合2周龄体重显著高于CC*AA基因型组合(P<0.05),TT*AG和TC*AG基因型组合4周龄体重显著高于TC*GG基因型组合(P<0.05),TT*AG基因型组合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TC*GG基因型组合(P<0.05)。相比较而言,基因型间的互作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表达谱分析显示,GH基因在公鸡和母鸡的胸肌和腿肌中高度表达,胸肌和腿肌表达规律较为相似,母鸡胸肌中GH基因的表达量略高于公鸡,而公鸡胸肌和腿肌中GH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母鸡。
  IGF-Ⅰ基因多态性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IGF-Ⅰ基因中检测到一个g.295T>C突变,共分为CC、CT和TT基因型,其中CT和TT基因型8、10、12、14和16周龄体重以及开产日龄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公母鸡表达水平比较分析显示母鸡各个组织中IGF-Ⅰ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公鸡;公鸡和母鸡胸肌和腿肌中IGF-Ⅰ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规律,且腿肌中表达量略高于腿肌。
  IGF-Ⅱ基因多态性和关联性分析显示,在IGF-Ⅱ基因中检测到两个突变,分别为g.6421 G>A和g.13056C>G突变。对于g.6421G>A突变,GG基因型8、12和14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16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繁殖性状方面,GG基因型开产体重和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对于g.13056C>G突变,GG基因型8、10、12和14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16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繁殖性状方面,GG基因型开产体重和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
  g.6421G>A和g.13056C>G突变互作分析显示,AA*DD基因型组合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P<0.05),而AA*GG、AG*GG、GG*CC基因型组合14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组合(P<0.05)。相比而言,基因型互作对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表达分析显示,IGF-Ⅱ基因公鸡和母鸡肝脏中高度表达,在母鸡胸肌和腿肌中高度表达,在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规律较为相似,且腿肌中表达量高于胸肌。
  本研究还分析了GH、 IGF-Ⅰ和IGF-Ⅱ三个基因中突变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多个基因型组合与生长和繁殖性状显著相关。GH和IGF-Ⅰ基因突变互作分析显示,g.2601T>C*g.295T>C和g.3856G>A*g.295T>C突变互作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其中TC*CC、AA*TT、AG*CT、AG*TT、GG*CC和GG*CT基因型组合生长性状优于其它基因型组合(P<0.01); TC*CC基因型组合繁殖性状极显著的优于其它基因型组合(P<0,05)。GH和IGF-Ⅱ基因突变互作分析显示,g.2601T>C*g.6421G>A、g.2601T>C*g.13056C>G和g.3856G>A*g.13056C>G突变互作与生长性状相关,而与繁殖性状无关。CC*GG、TC*GG、TC*CC、TT*CC、TT*CG、TT*GG和AG*GG基因型组合生长性状显著显著优于其它基因型(P<0.05),TC*GG、TT*AA和TT*GG基因型组合生长性状极显著优于其它基因型(P<0.01); g.3856G>A*g.6421G>A突变互作对生长和繁殖性状无显著影响。IGF-Ⅰ和IGF-Ⅱ基因互作分析显示,g.295T>C*g.6421G>A突变互作对生长性有显著影响,而对繁殖性状无显著影响。g.3856G>A*g.13056C>G互作对生长和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GH、 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分析显示,京海黄鸡公母鸡大多数组织中,GH基因表达水平高于IGF-Ⅰ和IGF-Ⅱ基因,IGF-Ⅰ基因表达水平高于IGF-Ⅱ基因。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候选基因中的SNPs位点影响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这些位点为将来江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纤维作为重要的工业纺织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耕地面积减少,保障棉花有效供给的形势愈发严峻,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加强棉花抗病性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攻方向。  以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技术发展为开展棉花相关研究提供了新契机。SNP标记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稳定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分布于基
学位
品种自身遗传因素是决定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的主导因素,但养分条件、种植密度及灌水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二者协同提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了明确施氮量、氮肥底追比例、硫肥、种植密度以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2013-2015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在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圃场试验地选取强筋品种济麦20和中筋品种京冬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品
学位
我国小麦新品种培育的重点是提升单产,而籽粒产量作为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多个基因位点的调控,比如控制株高、生育期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位点,而借助连锁分析对基因的定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图谱的标记密度,因此,通过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定位将更加有助于研究产量的遗传基础和开发重要QTL位点的选择标记用于育种实践
学位
干旱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干旱胁迫已成为作物减产,粮食危机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中国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少,农业用水紧张,因此急需培育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来节省水资源,从抗逆性较强的植物中克隆相关的抗逆基因也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线果芥(ConringiaplanisiliquaL.)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系属十字花科线果芥属线果芥,短命植物(一年生、少数二年生草本
学位
干旱和高盐是两个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解析作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耐受性和适应性机制,对培育作物胁迫耐受品种至关重要。转录因子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调节网络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来自不同植物中的R2R3-MYB转录因子在调控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中起重要作用。棉花和小麦分别是全球主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然而,由于棉花和小麦都拥有庞大的基因组,大多数R2R3-MYB家族成员的生
学位
本试验选择3个供试材料,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辽棉18和冀棉958,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棉99B;2种氮素形态,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2或3个供钾水平,通过土培和水培两种培养试验法来探索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提高供钾水平可增加株高,提高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增加棉花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钾含量,提高棉花钾累积量。钾素供应不足时棉株果枝始节下降,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化工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米生产面临着各种逆境的考验,既包括非生物逆境也包括生物逆境。其中玉米穗粒腐病(maize ear rot)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可达50%以上。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其中拟轮枝镰孢菌是主要致病菌。由拟轮枝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不仅造成玉米产量的损失,同时病原菌产
学位
  本试验利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I2-IPT导入有早衰现象的小麦品系9848,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对基因枪法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和两种转化法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小麦基因转化中良好受体系统的建立: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2.基因枪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用PDS-10
学位
植物光合功能对盐胁迫响应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大多是以NaC1盐胁迫为条件的,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阴离子类型以NO为主,对于温室土壤中NO积累对黄瓜光合作用与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培技术,设定营养液中不同NO浓度处理7d,探讨了NO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相关参数的变化,PS Ⅱ的光化学效率及激发能分配,依赖叶黄素循环的能量耗散与启动,研究了NO胁迫下
学位
本研究以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真菌病害为代表,对K2HPO4、KH2PO4+KOH、K2HPO4+杀菌剂以及杀菌剂这4种处理的诱导防效进行了测定,并对K2HPO4溶液对霜霉菌孢子囊萌发影响、不同处理后寄主组织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和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田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磷酸盐的抗病机制和为其大田应用提供依据。经K2HPO4和KH2PO4+KOH处理均可诱导黄瓜产生对黄瓜霜霉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