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在弥漫性囊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弥漫性囊性肺疾病(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DCLD)为一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薄壁囊腔的疾病。这类疾病病因多样,包括肿瘤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其中DCLD相关遗传性疾病种类多,常累及不同的肺外系统,患者的临床表型常常各异,异质性高;另一方面,患者家庭成员可能未行DCLD相关筛查,或患者对家族史报告可能不完全。这些因素使得临床工作中对导致DCLD的遗传性疾病识别困难。因此,合理的临床评估流程对于DCLD遗传相关病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简单易行、创伤小的检查方式更易用于病因的初步筛查。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为导致DCLD的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可能成为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评估基因检测对于DCLD遗传相关病因诊断的价值、基因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对象与时机,以期为DCLD病因诊断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LAM门诊的DCLD患者临床资料与基因检测数据,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基因检测数据进行解读,并与临床表型匹配,关注基因检测对于DCLD病因诊断的帮助。结果:本次纳入的103名患者中,17人(16.5%)行TSC1及TSC2基因检测,27人(26.2%)行FLCN基因检测,48人(46.6%)行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基因panel检测),11人(10.7%)行全外显子测序;共24人(23.3%)通过基因检测诊断Birt-Hogg-Dube(BHD)综合征。此外检测出除FLCN外多个基因的可疑致病突变,相应患者的最终诊断有待进一步临床评估。结论:(1)基因检测用于BHD综合征的筛查,对于诊断和减少漏诊有重要意义;(2)基因检测所发现的潜在致病突变为下一步临床评估提供方向;(3)建立DCLD临床诊断与基因诊断相结合的诊断流程有助于DCLD患者的病因筛查,为临床实践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步骤多模态影像联合分析法能联合各种磁共振成像方法的优势,利用其互补性,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的全面认识。本论文主要采用QSM、DTI、rs-fMRI和ASL这4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ASD患者和AD患者进行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这4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步骤。第二部分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发育状态影像学生物
第一部分 单层或双层金属裸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的流体力学分析目的冠状动脉瘤现有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覆膜支架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但这两种方法各有不足,本研究旨在结合医学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一种介入治疗冠脉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3例瘤体直径不同的冠脉瘤患者,测量冠脉瘤体和载瘤动脉直径等数据,用于血管模型构建。根据瘤体直径不同分别给予植入单层或双层金属裸支架治疗,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单、双层支架植入过程,分析
目的:当前,在临床工作中,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但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及其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患者行NCRT前,探讨患者血液检测相关指标与NCRT治疗反应和患者无病生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NCRT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27例直肠癌患者,收集并分析NCRT前患者
目的:日光中的UVB辐射可引起包括日晒伤、色素沉着、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内的一系列皮肤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UVB辐射在表皮的主要作用靶点,UVB辐射几乎全部被角质形成细胞吸收,并可引起出现包括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及炎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效应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药在多种疾病的体内外模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炎效应。本课题中,我们在UVB所致急性皮肤光损伤的离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特征及急性期手术特点;第二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持续性房颤的长期疗效结果及复发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房颤的二次手术特点。第一部分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特征及急性期手术特点目的冷冻球囊消融(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被证明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单纯应用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
目的:通过监测术前和术后多种肾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探讨肾部分切(NSS)术前应用他达拉非是否可以减少肾损伤。并通过诸多肾损伤指标代表的不同肾损位置,探索肾部分切造成肾损伤的具体部位,以及他达拉非发挥肾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优化肾部分切的诊疗方案,并最大程度减少肾部分切相关的肾损伤。方法:本实验为最小化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共纳入36例肾肿物的患者,其中试验组和
背景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逐渐高糖、高脂肪化,代谢综合征成为了世界各国重大的卫生健康负担。代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清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此,饮食健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以往研究表明,时间限制性饮食作为一种新兴的饮食方式,通过减少每日摄入食物的时间窗,能够起到一定的健康效应,包括延缓衰老、减轻体重、改善高脂饮食所引起的
第一部分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DNAJC7基因突变的研究[研究目的]:DNAJC7基因是2020年新发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致病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DNAJC7基因在中国ALS患者中的突变率及临床特点,优化中国ALS患者突变基因筛查的决策。[研究方法]:入组了 2017.8-2019.7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肯定ALS,拟诊ALS和实验室支持的ALS患者326例,其中散发ALS患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情况、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
第一部分左束支区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是心脏起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方法研究入选1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左束支区域起搏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资料、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起搏参数和临床症状等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