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量子点,具有溶液法制备、光谱可调节、发射峰窄等特点,在广色域显示中表现出应用前景。目前正在产业化的CdSe或InP量子点,一般采用“热注入”合成及厚核壳结构,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批量化等不足,寻求新型低成本量子点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钙钛矿材料是一类新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和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激光、显示等领域都有优异表现。然而,钙钛矿块体材料在室温及低激发密度下的发光效率很低,限制了其发光应用。本论文提出了减小钙钛矿晶粒尺寸提升其发光效率的思路,建立了室温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获得了颜色可调的高荧光效率钙钛矿量子点材料,阐明了再沉淀过程中的钙钛矿晶体形核生长机理以及其尺寸和形貌依赖的发光性质,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其在广色域显示中的应用。具体结果总结如下:(1)建立了简便的室温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制备了高荧光效率的杂化钙钛矿量子点,波长在405 nm-730 nm可调,量子产率大于70%,半峰宽保持在20-40 nm;同时研究了溶剂种类、溶剂混合速率、配体等因素对杂化钙钛矿量子点合成的影响,特别是阐明溶剂配位效应与CH3NH3PbI3量子点稳定性之间的关联;(2)通过变温荧光光谱、时间分辨光谱、激发功率依赖的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钙钛矿纳米晶尺寸和维度依赖的光学性质,测定了CH3NH3PbBr3量子点的激子结合能,阐明了钙钛矿量子点高效发光的物理机理以及形貌对钙钛矿发光特性的影响;(3)在上述合成的基础上,探索了钙钛矿量子点在背光源显示器件中的应用,所制备的荧光转换型白光LED器件,色域达到NTSC标准的1.3倍,匹配度为96%,在4.9 mA电流下光效达到48 lm/W,展示了钙钛矿量子点在广色域显示中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发展的钙钛矿量子点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及高效发光机制是钙钛矿量子点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为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同时为开展钙钛矿量子点的电致发光、激光应用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