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末期开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对通信、生产、贸易、教育等各社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娱乐和学习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而言,这些变化和影响也成为了他们在精神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客观现实。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青少年在精神成长等方面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开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担心和思考。本文认为,精神成长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精神的成长就谈不上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此外,青少年期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因生理上的发育和身体上发生的特殊变化,个体在精神方面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然而,青少年在精神上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并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不仅取决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还取决于他们受到的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带来新挑战的情况下,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精神教育。那么,信息化时代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带来了哪些挑战?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精神成长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来促进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本文正是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并致力于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理论的探索。本部分对精神的含义、精神成长的内涵、精神成长的内在机制、精神成长的规律、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特征、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价值等核心概念和基本问题从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概括。本文认为,精神成长是个体把自己与各种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意义关系不断内化并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的过程。精神成长具体表现在精神世界的拓宽与丰富、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独立性的增强、精神方向的明朗、精神生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因生理上的发育和变化进入特殊的转折时期;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进入快速通道;人际交往、文化等外部因素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过程容易受到干扰;青少年的精神特性开始定型。对青少年而言,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讲,精神成长对青少年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神成长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标志:精神成长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依托;精神成长是青少年学业成功和美好人生的重要保证;精神成长是青少年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本部分除了探讨以上内容以外,还对华德福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有助于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研究了它们对青少年精神教育的启示和意义。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问题的分析。本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挑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本部分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信息化时代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带来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教育的过度信息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化全球化、成长环境的虚拟化、电子产品的泛滥等现象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带来挑战。然后,本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青少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成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青少年的信念和人生追求在整体上是健康的、正确的。青少年也清楚地认识到了每个人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和创造者。但本文还发现,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青少年的世界观比较模糊,信仰和人生追求不够坚定;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自主性和坚定性不够强;青少年的自我认识不够清晰,自信心不够强;青少年缺乏较强的精神生活能力。本文为了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存在的问题,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青少年在精神成长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能有如下原因:上网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关键外部因素;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已成为影响他们精神成长的潜在隐患;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关心不足,已成为影响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教育因素。第三部分(第五章),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部分在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提出了有效促进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教育对策。这些教育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教育;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处理好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几种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定期诊断、提前预防和积极干预青少年精神成长问题的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性病长处方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每次就诊开具4周药物使用量,观察组每次就诊开具8周药物使用量,两组均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也是“新父母学校”这个新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体能健康,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进行亲子运动课程的开发是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实践“新父母学校”课程中的亲子运动课程,以助
<正>在全面育人的新时代场景下,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优势进行详细解读,明确思政课育人内涵、新任务,进而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探寻思政课育人与全面育人的融合方法。本文将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探索(第一卷)新时代·新青年》一书,分析高校思政课育人机制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新时代完善高校思政课育人机制的方向与实践路径,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在保证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各项司法理念和制度中,“中立性”处于显要地位。检察听证制度的实践表明其在保障公民参与司法、强化检察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检察听证面临着程序虚化的挑战,表现在听证员参与虚化、中立性偏移、“应听尽听”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解决相关制度障碍的路径之一就是探索与推动检察听证的诉讼化改造,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检察听证制度的生命力和公信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较常见的颌面部慢性疼痛疾病,发作时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虽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法完全治愈。鉴于此,有必要深入了解三叉神经痛的诊疗进展,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研究现状,对发病机制、诊疗技术、诊疗理念的新进展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三
<正>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结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单纯HIFU治疗相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52个肌瘤),随机分为H组和H+A组,H组患者仅行HIFU治疗,H+A组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瘤
会议
合理高效地利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能够为重点实验室运行提供有效支撑。基于此,本文以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组成情况及其管理特点,对专项经费全过程使用与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全过程使用与管理框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使用专项经费过程中,需要凝练学科方向、优化经费分配;强调预算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健全重点实验室监督监管制度,提升实验室管理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既是一种立德树人理念,又是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无论是从塑造人的角度还是从意识形态建设角度,抑或是从其内在属性角度来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都有其必要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种可能性体现在理论上有坚实基础、实践上有成功案例、目标导向上有一致性。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要构建相关体制机制、提
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要求城市规划专业从业者拥有更完整更多元的知识背景。研究城市规划与财政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建设对我国规划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三个阶段回顾了20世纪至今美国城市规划和公共财政及其教育的发展;接着以十所美国规划院校硕士项目为例,总结了其城市规划专业目前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展现了国外主流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最后讨论美国经验对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和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