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在他戏剧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史诗般的女性形象,他以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与同时代的主流话语相背离的人性化的道德伦理观,情爱观,婚恋观等书写了当时中国历史环境下女性的生存本相。在他自创和改编的十三部剧作里这些女性形象都闪动着令人难忘的艺术光芒,他给予中国女性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情和理解,每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亮丽色彩。这些都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严谨的思想修养、高深的文字功底是分不开的。他在旧的社会制度及旧的封建礼制将要灭亡之时,对不同阶层、不同处境的妇女的痛苦和挣扎进行细致的描写。歌颂原始的本真的情与爱,抨击黑暗,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激起人们摧毁旧社会的决心和意志。曹禺的戏剧世界是一个对女性充满爱的世界。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曾思懿等不朽的艺术典型,虽然她们的性格,遭遇不同,但她们心中都有美丽的梦幻憧憬,尽管最后都以各种形式被现实的残酷打碎,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他挑战男性世界话语权,批判旧社会,甚至带有同情的批判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奋斗者,昭示她们悲惨的命运,解剖她们悲剧的实质。其作品的悲剧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本文从四个部分对曹禺笔下的女性生存本相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主要从曹禺女性意识的产生入手,从作者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追溯这种意识产生的三大原因,“五四”运动像一股洪流席卷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也浸润了中国人民干涸已久的心灵,特别是青年人,他们从提倡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思潮中汲取新的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命运、前途的问题,对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表示深深的同情,他们梦想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政权。而这时的曹禺把关注的目光更多的定格于社会地位低下,受奴化最严重的女性身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作家天分,这是社会因素。他的家庭,他的兄弟姐妹的境遇,他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沉积了他对女性的独特视角,他大胆的进行着旧中国妇女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探索,是中国现代史上妇女解放的先驱。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特点以及作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这一部分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曹禺戏剧世界中的女性生命本相就是通过作者写实的笔法,通过从现实生活的提炼和用心的雕琢以及各种女性角色本真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在现代文学史上,曹禺一度被简单地划归为社会问题剧作家。事实上,曹禺作品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现实问题本身。这部分试图从曹禺对女性形象特点的塑造,及其剧本结构的独特方式来解读他倡导的“原始”的真实内涵,进而揭示曹禺的剧作实际上反映的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第三部分写曹禺独特的道德伦理观,他把最伟大的人文胸怀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理解结合起来,揭示人的灵魂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是曹禺戏剧魅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四部分写曹禺戏剧的悲剧意识之于女性,曹禺以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创作了一部部优秀剧作,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妇女的悲剧命运,给与极大的关注,抒发了他内心巨大的热情。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取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再现各阶层妇女悲剧命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受到新思潮的感染、时代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如繁漪、陈白露、愫方、瑞贞等。二是旧中国受奴役和凌辱的劳动妇女,如侍萍、四凤、小东西、翠喜、花金子等。三是凶悍、奸诈、自私的旧家庭中妒妇形象,如曾思懿。在这些形象中,作者或刻意挖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旧思想旧传统的大胆叛逆,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彷徨的心境;或着力揭示出劳动妇女的悲惨人生;或揭开旧家庭妇女头上看似权势者的神秘面纱,揭示出旧礼教多于女性的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