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建制推行初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代建制的相关制度保障不健全、缺乏代建人选择方式的程序性规定、对代建人隐性激励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代建人考评等信息披露机制等,使得并不是采用招投标方式,就能使结果公平公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代建单位名录受到理论研究人员的关注。当前对代建单位名录的研究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代建单位名录产生原因的研究,即将代建单位名录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代建制推行初期存在诸多限制条件而出现的政府调整手段;二是对代建单位名录理论依据的讨论,对代建单位名录的存在进行理论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已有研究大都从项目治理理论出发,主要分析代建单位名录对代建市场的培育和潜在代建人的激励;三是对代建单位名录操作思路的介绍和建议。代建单位名录的实践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缺乏理论的指导;而对代建单位名录的理论依据缺乏深度,对代建单位名录的研究只给出操作构思,无法指导代建单位名录的应用实践。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声誉激励的角度出发,探讨声誉效应的保障机制,从而找出代建单位名录建立的理论依据。对声誉效应研究后发现,在代建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要使代建单位的声誉效应持续发挥,就必须使用政府强制干预手段对市场信息进行补充。代建单位名录作为政府强制干预手段,可以在代建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招标选择高水平、专业化代建单位,使代建制的推行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代建单位绩效评价作为代建单位名录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使得奖惩代建单位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使得代建单位依据评价结果提高专业能力。对代建单位名录的声誉效应的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代建单位名录的分析框架,将典型地区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内容纳入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代建单位名录在初始构建和动态管理中已经引入了声誉效应机制,只是在使声誉效应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上还有待提高。于是,论文总结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确定代建单位名录作为代建市场准入的途径,在代建单位名录的初始构建中引入声誉效应,将声誉测量的结果作为代建单位名录公布的主要内容;对代建单位名录的动态管理给出操作方法。上述三方面的建议主要通过阐述制度现状,借鉴成功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构建代建单位名录管理的制度和改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