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君主倡导下,诗歌发展蓬勃,愈来愈多官员加入创作,有唐人特色的律诗得以快速成型,而且逐渐趋向定型,“文质斌斌,尽善尽美”。唐人律诗典雅华美,极能充分体现唐代那种堂皇而繁荣的文化气息,确是古今中外罕见,而此种由文学融入政治文化,一直在唐代宫廷及民间持续流传。全文共有以下六章:第一章、“引言”:可概阅整篇论文的来龙去脉,同时说明本论文的定题来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文献简述及研究情况等。第二章、“论推动唐诗发展的四种因素”:诗歌,为唐君主所看重,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塑造大唐文化景象,而士人在弘文政策下凭借诗赋之才成为进士,甚至“天子私人”专掌内命的翰林学士,由此“写诗入仕”成为事实;再加上文人编选、印抄、藏肆诗歌习尚等等,这些都是推动唐诗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章、“论唐人律诗的承接与创新过程”:论唐人律诗承接过程,尝试上追溯魏晋南北朝,下至盛唐,藉由相关诗歌和诗论,探究唐诗所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源出之处。接着论创新过程,先论以太宗为首创作的“宫廷诗”,再论“沈宋”诗的“研练精切”,最后论杜甫诗的“尽工尽善”,达到所谓“文质并重”,充分展示这一段唐人诗歌史上追求“美善”艺术之创作过程。第四章、“论唐人选唐诗(十五种)诗集”:本章以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十三种)》为基础,再自行增加《高氏三宴诗集》和《香山九老诗》共成十五种。先论编纂者之祖籍分布、家世状况、选诗时限、编撰时地;再对被选诗人之身份类别、诗歌数量进行分析统计。最后从以下三种类别直观诗艺:一是宫廷与民间的特色性诗类;二是女性僧人老人的特殊性诗类;三是地方吴人与国朝大手名人、河岳英灵与国秀、寒士与名士的比较性诗类。第五章、“唐人诗论的六个范畴”:首先简述唐人诗论家之身份地位及诗论来源,并探究唐人诗论取向。再将诗论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范畴:儒家色彩“风雅”说、美善期盼“文质”说、声色俱备“声律”说、刚健质朴“风骨”说、写诗作法“诗格”论和诗心禅趣“意境”说,然后综论“唐人论唐诗”之特色及其演变情况,以见唐人诗论之梗概。由此,唐人诗论——风文声骨格意,风格鲜明。第六章、“结论”:从三方面综述,一是“综论推动唐诗发展原因与唐人律诗创作美善过程”;二是综论“唐人选本”与“唐人诗论”;三是综论“唐代唐诗学之启迪”,在总结全文四论后,提出唐代唐诗学四大特质,此亦为本文探究“唐代唐诗学”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