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自然感染调查与分离鉴定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形体自然感染调查与分离鉴定:
  一、研究背景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又叫粒细胞无形体(以下简称无形体),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专细胞内寄生菌。该菌主要通过媒介蜱-宿主在自然界中维持,人进入疫源地被带菌蜱叮咬后可能感染病原体患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该病原体可以引发牛牧场热(Pasture fever)和羊蜱咬热(Tick-borne fever,TBF),危害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自1994年美国实验室确诊第一例HGA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994年~2002年9年共报告发病人数为2135例,2003年336例,2004年,538例,2005年700例,2006和2007年均超过500例。1999年美国将该病定为国家法定传染病。此外在斯洛文尼亚,瑞典、奥地利,西班牙,爱莎维亚等欧洲国家也有病例报道。欧洲牧场热和蜱咬热是动物中分布最广泛的蜱媒传染病。
  近年来我国在无形体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室于1997年在我国首次从大小兴安岭林区全沟硬蜱检测到无形体的基因片段。并证实我国东北林区为HGA潜在疫源地,蜱和野鼠存在无形体自然感染。2006年11月安徽省宣城市某县出现HGA小爆发,报道了10例疑似HGA病例,其中1例原发病例死亡,继发9病例,怀疑该病原体可能通过人-人传播;此后河南、浙江和海南等省相继也有疑似HGA报道。2008年2月卫生部印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若发现HGA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需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HGA的认识,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作为新发传染病,我们对HGA及其致病菌的认识还非常局限。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1)我们仅对东北地区媒介蜱种有初步了解,其他大部分地区情况不明,东北地区、东南、西南等地区有待继续查明;(2)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如何,公共卫生危害怎样?(3)我国AP遗传特征、毒力、致病性、宿主倾向性如何?据此,本课题针对无形体的传播媒介、宿主动物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拟开展林区高危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二、研究目的:
  主要包括:1、阐明我国无形体主要传播媒介、宿主动物种类、构成和感染情况;2、分离培养无形体;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媒介宿主来源无形体的遗传进化特征,预测不同变异株的宿主倾向性及公共卫生危害。
  三、研究方法
  1.现场调查以东北吉林延边林区为调查重点,同时开展包括东北黑龙江林区、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林区,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山林;东南浙江省丘陵地区,西南贵州山区等5个调查点的调查。地形地貌包括森林,高山,丘陵等;跨中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以及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等不同气候条件和生境。
  2.媒介蜱种类、构成及感染情况调查采用布旗法拖蜱,并从捕获动物身上检蜱。请专家进行蜱种鉴定,统计不同地区蜱的种类组成。用煮沸法提取DNA,PCR扩增特异的AP基因片断,了解感染率,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3.宿主动物种类、构成及感染情况调查从调查点野外用夹夜法或鼠笼捕捉野鼠。鉴定鼠种,计算鼠种群密度。取鼠脾脏研磨成匀浆,提取DNA,扩增特异的AP基因片断,掌握感染状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4.无形体分离
  4.1样品采集
  经过多年调查发现东北啮齿动物均有无形体感染。从该地区采集样本,进行无形体分离。
  4.2用BALB/c鼠培养无形体
  样本采集处理后及时经腹腔接种小鼠。接种后10天~14天(DPI10~DPI14)采集尾血进行病原体检测并传代。
  4.3细胞培养分离无形体
  (1)细胞选择:无形体敏感的人早幼粒细胞(HL60)细胞。
  (2)细胞培养常用试剂及器材:1640培养基,Gibco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进口培养瓶,甩片离心机。
  (3)实验步骤:感染小鼠无菌取血100μl~300μl EDTA-K2抗凝血,接种于2×105至6×105 HL60细胞中。5%CO2培养箱37℃培养。3天换液并且检测细胞感染状态。
  4.4感染状况检测鉴定
  (1)实时定量PCR检测
  以无形体特异的主要外膜蛋白2(major surface protein2,msp2)基因片段为靶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
  (2)无形体特异rrs,gltA基因PCR扩增
  实时定量PCR检测阳性样本,用无形体特异rrs,柠檬酸盐合成酶基因(gltA)进行扩增序列分析及病原体鉴定。
  (3)瑞氏吉姆萨染色
  感染小鼠采集尾血做血涂片,或收集感染HL60细胞离心并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10 min。然后用瑞氏吉姆萨染液,根据操作说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粒细胞内或HL60细胞内无形体生长情况,10X目镜*100X物镜。
  (4)电镜观察
  采感染动物血液标本1大滴(50 ul)1000 rpm离心10 min或离心收集感染HL60细胞。沉淀用预冷固定液固定2次;用缓冲液(cacodylate buffer)洗3次;然后在1%osmium tetroxide中固定1小时。在逐渐增大浓度的甲醇中脱水,包埋(Epon812);制作超薄切片,染色,镜检(PHILIPS TECNAI10 electron microscope)。
  (5)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①收集感染细胞,PBS洗两遍,涂片,干燥后用1:1丙酮-甲醇固定10 min,-20℃存放备用。
  ②感染血清收集:感染动物采集血清。56℃灭活。实验时按照1:20,1:40,1:80倍比稀释。
  ③阳性对照:美国加州大学Janet教授提供无形体感染马血清或PCR阳性感染小鼠血清。
  ④阴性对照:正常马血清或正常小鼠血清。⑤显微镜下观察
  5.基因序列分析
  阳性标本PCR扩增gltA基因,msp4基因,groESL基因等。产物纯化、序列测定分析比对,用Mega3.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
  四、主要研究结果:
  1.我国南北方林区媒介蜱种类及感染情况
  2004年-2005年,4月-6月,共采集媒介蜱951只。其中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355只:包括游离森林革蜱327只,寄生蜱28只;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tus)169只,游离蜱100只,寄生蜱69只;寄生中华硬蜱(I.sinesis)400只。总的无形体感染率为0.8%。其中森林革蜱0.6%,全沟硬蜱3.5%,血蜱0,中华硬蜱0。全沟硬蜱感染率高于森林革蜱(经Fisher精确检验,P=0.041),雄性全沟硬蜱感染率高于雌性(经Fisher精确检验,P=0.011),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精确检验,P=0.186)。
  2.我国南北方林区宿主动物种类及感染情况
  本研究于2004年到2007年从6个调查点共捕获野鼠705只,20余种。不同地区鼠种差异较大。通过对从小鼠脾脏提取的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发现有10种以上野鼠存在无形体自然感然,包括黑线姬鼠(A.agrarius),大林姬鼠(A.peninsulae),小林姬鼠(A.sylvaticus),仓鼠(Ricetulus sp.),棕背平鼠(Clethrionomys rufocan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白腹巨鼠(N.coxingi),黄毛鼠(罗赛鼠)(Rattus losea),褐家鼠(R.norvegicus),小花鼠(Tamias sibiricu)等,平均感染率为5.5%。南北方感染优势鼠种不同。北方黑线姬鼠、仓鼠和大林姬鼠是优势鼠种,东南林区社鼠和小林姬鼠是优势鼠种。东北黑线姬鼠,仓鼠,大林姬鼠,花鼠,褐家鼠和棕背鼠平鼠等6种鼠有无形体感染;而我国东南社鼠,小林姬鼠,褐家鼠,白腹巨鼠,黄毛鼠(罗赛鼠)等5种属感染了无形体。
  黑线姬鼠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优势鼠种,AP感染率高达9.9%,大林姬鼠和仓鼠也广泛活动于我国东北林区,AP感染率分别为5.4%和4.6%;通过05年到09年的长期监测,黑线姬鼠、仓鼠和大林姬鼠是优势鼠种并且存在持续感染。在南方,社鼠和小林姬鼠是优势鼠种,无形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2%和9.5%。褐家鼠感染率较高,达8.5%,褐家鼠在居民区广泛活动,存在较大公共卫生隐患。其它一些鼠种,如仓鼠,棕背平鼠,白腹巨鼠,黄毛鼠(罗赛鼠),小花鼠等也有无形体感染,但是由于其所占捕获鼠种的比例较少,在无形体传播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3.我国无形体分离鉴定
  本研究通过接种BALB/c小鼠和接种HL60细胞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首次成功分离3株无形体。其中2株来源于啮齿动物,1株来源于病羊。通过PCR扩增,瑞士-姬姆萨染色,免疫荧光法鉴定,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特异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鉴定,证实无形体的成功分离。
  4.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
  阳性标本扩增gltA,msp4,groESL部分片断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东北全沟硬蜱感染无形体序列与不同鼠种及家畜分离检测的无形体序列相同而与国外报道的AP株不同,属新的无形体株。东南无形体株核苷酸序列也存在变异,亦为AP变异株,东南野鼠和野兔感染无形体株不同。国外研究报道不同AP株对人的致病性不同。遗传进化分析我国分离无形体株与美国对人和家畜致病的无形体株不在同一进化枝,又与野生动物感染无形体株不在同一进化枝。我国发现并成功分离的AP株是否会引起人类疾病以及严重程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
  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为当地季节优势蜱种,首次确定我国东北林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存在AP自然感染。
  南北方优势鼠种不同。我国东北和东南林区10余种野鼠、野兔、家畜存在、并且持续存在无形体自然感染。
  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首次成功分离到3株无形体,分别来源于黑线姬鼠、仓鼠和发病的羊。多基因序列分析提示东北媒介蜱、啮齿动物和家畜感染无形体相同,与东南野鼠、野兔感染无形体不同。本研究在我国发现3株无形体变异株,其遗传进化分析关系有别于欧美对人致病和非致病株。我国不同AP的致病性、毒力,宿主倾向性及公共卫生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意义与创新
  本研究以点带面,多点踏查,发现无形体自然感染主要存在于我国东部地区。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和10余种野鼠、野兔和家畜存在无形体的自然感染。在我国发现3株新的无形体株。无形体为细胞内寄生菌,其分离培养有一定难度。本课题通过自然疫源地现场和实验室紧密结合,有的放矢采集无形体感染动物标本,成功的从野鼠和家畜分离了3株无形体,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尚属首次。
  无形体的成功分离,突破了我国无形体研究的瓶颈,为我国乃至亚洲地区无形体分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为我国无形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为HGA诊断和防治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在地表水中存在多种GCs(ng?L-1级),糖皮质激素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排入水体的糖皮质激素会危害水生生物。故水环境中GCs类物质的污染和治理措施不可忽略。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technology,A
学位
近年来,人们对于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兴趣和使用日益增多。由于生物质的来源及制备工艺的不同,对于生物质炭的应用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生物质炭制备原料及其工艺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杨树木屑和浒苔为原料制备水热炭或热解炭,并对生物质炭基本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将制备出的生物质炭添加到稻田土壤中分别进
学位
黄水(即尿液)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资源。源分离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态卫生与原生态文明高效结合,有助于减少黄水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负荷,对黄水的高效资源化回收及产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黄水中同时存在微污染物,容易引起资源化产品进一步回用时的安全性问题。本论文以源分离黄水为研究对象,以氮磷的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安全性为目标,研究了适用于农村、城郊等地区小规模集中化的源
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在全球已不容忽视,水环境中的砷更是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水环境中的砷,尤其是毒性强的三价砷(As(Ⅲ))进行痕量、快速、灵敏的检测成为了科研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常用的原子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在样品预处理、仪器设备、检测周期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电化学检测方法由于操作简单、仪器便携、检测灵敏等优点而备受青睐。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是开发As(Ⅲ)的高灵敏电化学传感的关键。但在此过
学位
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吸附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纤维素)热解制备吸附剂成本较高,而利用水热制备吸附剂的研究存在吸附效率低、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较少等问题。对于产量巨大的PVC塑料垃圾,鲜有探究PVC制备吸附剂资源化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PVC塑料为实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Cu(Ⅱ)和Cr(Ⅵ)重金属,探明了适合PVC塑料资源化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水热处理-
学位
近年来,由新型污染物锑(Sb)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常见的工业原材料,含锑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到纺织、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中。锑的赋存形态受水环境影响显著,在水体中主要以无机的锑(Ⅲ)和锑(Ⅴ)形式存在。其中,锑(Ⅲ)的毒性约是锑(Ⅴ)的10倍。因此,将高毒性锑(Ⅲ)快速转化为低毒性锑(Ⅴ)是实现锑(Ⅲ)脱毒的可行途径,这对于缓解由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水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
伴随着近几十年来全球塑料产量的急剧增加,塑料废弃物在自然及人类社会环境中的累积与迁移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受到科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大量的监测数据显示,微塑料污染已遍布全球海洋、河流、湖泊、土壤、大气等环境,形成了巨大的环境生态风险。  城市是微塑料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对城市微塑料污染输出的研究是实现微塑料污染有效防控的首要关键。其中,城市排水管道是微塑料向受纳河道传输的重要路径,
学位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各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水量也逐渐增多。而排放出的很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会对周边河流水域、土壤、动植物及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此外,氯离子作为强腐蚀性离子,会对设备及构筑物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增大了投资及运行成本。  目前,国内外采取了多种物理、化学及物化等方法对高氯废水进行了处理。离子交换法设备运行成本较低,但离子交换树脂会较快达到交换限值,再生操作过程较麻
学位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及碳、氮元素循环等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其丰度、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等均为反应土壤质量及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畜禽粪肥大量施用致使粪肥微生物及其养分物质进入农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然而,关于不同类型及浓度粪肥施用后农田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变化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且粪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仍有待研究。本论文选取上海崇明区玉米地开展田间实验,采用
学位
Mandarin citrus (C reticulata) was grown in China and Japan on a large scale since the 16th century and it does not well suited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juice but segments canned in syrup can be f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