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聚苯胺纳米片@Fe--CNF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砷(Ⅲ)检测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在全球已不容忽视,水环境中的砷更是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水环境中的砷,尤其是毒性强的三价砷(As(Ⅲ))进行痕量、快速、灵敏的检测成为了科研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常用的原子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在样品预处理、仪器设备、检测周期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电化学检测方法由于操作简单、仪器便携、检测灵敏等优点而备受青睐。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是开发As(Ⅲ)的高灵敏电化学传感的关键。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纳米材料团聚、测试条件局限、共存物质干扰等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围绕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纳米材料复合的形式,制备了金-聚苯胺纳米片包覆铁-碳纤维复合材料(Au-PANI@Fe-CNFs)。采用一系列表征技术考察了其结构形貌与微观特征,制备Au-PANI@Fe-CNFs修饰电极用于水中痕量As(Ⅲ)的高灵敏检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通过在静电纺丝前驱液中添加乙酰丙酮铁制得含铁的碳纳米纤维(Fe-CNFs),以此为基底在表面生成聚苯胺(PANI)纳米片阵列,然后利用PANI的还原性沉积Au纳米颗粒至聚苯胺纳米片阵列包覆的铁-碳纤维(PANI@Fe-CNF)表面,探究了不同苯胺聚合时间以及金盐的用量对纳米片结构的影响,最终获得Au-PANI@Fe-CNFs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PANI纳米片在Fe-CNF纤维表面排列紧密有序,呈现均匀的阵列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证明Au纳米颗粒均匀地沉积在PANI@Fe-CNFs表面,其粒径约为20±6nm。TEM元素分析证明了Au元素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了Au的晶体结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表征,可证明AuCl4-被PANI成功还原成单质Au纳米颗粒,呈立方晶型结构。
  Au-PANI@Fe-CNFs为修饰剂,制备修饰电极,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曲线(CV)显示PANI与Au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进一步证明了材料的成功复合;电化学阻抗图谱(EIS),证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明显改善。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As(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u-PANI@Fe-CNFs修饰电极能够对As(Ⅲ)产生灵敏的响应信号,原因主要是Au-PANI@Fe-CNF复合材料的独特结构和表面Au纳米颗粒的均匀分布,使得As(Ⅲ)能够快速吸附到材料表面,电子在电极界面快速传输。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的pH、沉积电位、沉积时间、修饰剂用量等影响因素。最佳测试条件为:电解质为0.1mol L-1PBS(pH5.0),沉积电位为-1.1V,沉积时间为120s,修饰剂用量为10μL。在最佳条件下,电极对As(Ⅲ)检测在5~400ppb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6)。最低检出限(LOD)为0.5ppb(S/N≥3)。同时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发现除Cu离子外多数金属阳离子如Hg(Ⅱ)、Cd(Ⅱ)、Pb(Ⅱ),对As(Ⅲ)测定不干扰。由于Au-PANI@Fe-CNFs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稳定性与重现性,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对实际水样中As(Ⅲ)检测的可行性。该新型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为水中砷及其类似物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综合管廊工程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管廊工程具有附属节点结构复杂、开挖施工环境不确定、组织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对施工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综合管廊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着成本预见性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等缺点,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以其集成性、可视化、模拟性
在石油工业中CO2作为一种驱油剂,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室内实验还是矿场试验都已经证明,用CO2驱油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的有效方法。随着我国二氧化碳气源的发现和配套技术的完善,二氧化碳成为提高低渗透和稠油油藏的一项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针对胜利油田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文献调研和现场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特超稠油的粘-温及流变特
本文以特低渗储层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为依据,以实验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岩石孔喉结构理论及储层特征:对研究区岩心样品模拟地层条件进行了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伤害和恢复性实验研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并综合研究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对两区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应用两种预测模型并结合两区块的地质特征对两地区储层因压敏效应引起的产量变化进行了预测。
学位
为了研究裂隙砂岩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制,本文在裂隙砂岩单轴、常规三轴压缩及循环加卸载试验基础上,结合RFPA数值试验,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结合岩石损伤理论,对裂隙砂岩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能量分配及演化、损伤演化规律及损伤本构方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含不同倾角裂隙的砂岩试样在外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演化规律及相应的破坏形式;研究了裂隙砂岩在试验过程中损伤发展、破坏形式与能量演化之间的内在联
学位
随着时代进步,人类穿戴色彩极大丰富,印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偶氮染料废水,对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传统Fenton技术被常用于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但它存在催化剂难回收、易产生铁泥等缺点。针对传统Fenton技术不足,本文制备了FeZSM-5非均相催化剂,并对FeZSM-5/H2O2类Fenton氧化体系处理日落黄FCF模拟废水展开研究。  首先,讨论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制备条件对FeZSM-5/H2O
目前,在工业化发展中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人类面临环境(CO2排放量过多)和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缺乏)两大危机。而电化学技术在解决这两大危机方面具有非凡的潜力。一方面通过电化学还原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甲酸、甲醇等)有效缓解环境问题的同时,减轻能源危机,另一方面通过锌-空气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展新型能源形式。而在两种电化学方法中,离子交换膜(电解质膜)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在CO2电化学还原
近些年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由于其生理功能和治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治疗。随着GCs的大量使用,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逐渐引起国内外政府及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GCs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方面,在环境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环境行为仍待深究。畜禽粪便和剩余污泥中均含有GCs类污染物,将畜禽粪便与剩余污泥协同厌氧发酵,有望通过改变厌氧发酵体系中物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在地表水中存在多种GCs(ng?L-1级),糖皮质激素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排入水体的糖皮质激素会危害水生生物。故水环境中GCs类物质的污染和治理措施不可忽略。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technology,A
学位
近年来,人们对于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兴趣和使用日益增多。由于生物质的来源及制备工艺的不同,对于生物质炭的应用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生物质炭制备原料及其工艺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杨树木屑和浒苔为原料制备水热炭或热解炭,并对生物质炭基本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将制备出的生物质炭添加到稻田土壤中分别进
学位
黄水(即尿液)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资源。源分离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态卫生与原生态文明高效结合,有助于减少黄水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负荷,对黄水的高效资源化回收及产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黄水中同时存在微污染物,容易引起资源化产品进一步回用时的安全性问题。本论文以源分离黄水为研究对象,以氮磷的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安全性为目标,研究了适用于农村、城郊等地区小规模集中化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