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炭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mengxi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于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兴趣和使用日益增多。由于生物质的来源及制备工艺的不同,对于生物质炭的应用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生物质炭制备原料及其工艺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杨树木屑和浒苔为原料制备水热炭或热解炭,并对生物质炭基本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将制备出的生物质炭添加到稻田土壤中分别进行厌氧与好氧条件下的培养实验,考察水热炭和热解炭对稻田土壤性质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常规检测与16S rRNA测序相结合的手段,探讨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研究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杨树木屑和浒苔四种材料制备的水热炭/热解炭结构性质差异,探讨了原材料和制备方式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炭pH值均呈现为酸性。比表面积分析表明,温度的升高使水热炭表面纤维结构减少,从而使其表面更加的光滑导致比表面积减小。O/C和H/C的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炭化温度升高,增加水热炭的不饱和度,生成更稳定的芳香性化合物。水热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均含羧基、羟基)大致相同。杨树木屑水热炭、玉米秸秆水热炭和水稻秸秆水热炭所释放出的水溶性有机碳要高于浒苔水热炭。前三者释放出的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物质为可被微生物利用的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浒苔水热炭释放出的荧光物质为不可微生物利用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热解炭pH值均高于水热炭pH值,两者的pH值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加,大量小分子气体物质从热解炭中挥发使得比表面积增大。更高的温度有利于热解炭发生脱羰基反应,导致C=O基团吸收峰减小,这与比表面积结论一致。在600℃制备的热解炭,释放的物质主要是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络氨酸蛋白质。
  (2)研究不同种类水热炭添加到水稻田土壤中对甲烷产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木屑水热炭和玉米秸秆水热炭输入使甲烷排放分别增加了18.68%和17.78%。水稻秸秆水热炭对甲烷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浒苔水热炭对甲烷排放可降低20.21%。水热炭的输入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玉米秸秆水热炭和杨树木屑水热炭输入增加土壤中的水溶性有机碳与有机质,利于产甲烷古菌的生长,从而使得土壤中甲烷排放增加。浒苔水热炭输入土壤通过吸附作用减少了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且该水热炭释放的有机质不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因此,降低了产甲烷古菌的相对丰度,尤其是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故能抑制稻田土壤甲烷排放。
  (3)研究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的水热炭与热解炭输入稻田土壤对甲烷氧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在培养前期提高了甲烷氧化的速率。由于热解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及气体扩散,因此热解炭甲烷氧化速率大于水热炭。在培养阶段的后期,甲烷氧化活动产生的胞内聚合物增多及土壤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得氧化菌的数量和活性减小。不同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pH值的变化不显著。在培养结束时,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强度及范围基本相同。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的输入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整个氧化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600℃制备的水稻秸秆热解炭对土壤中细菌的群落影响最大。在属水平上,好氧甲烷氧化菌有Ⅰ型菌(Methylobacter)和Ⅱ型菌(Methylocystis)。在不同的处理之间Ⅰ型菌的相对丰度均大于Ⅱ型菌的相对的丰度。
其他文献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发展以及开采区域的扩展,井筒、巷道与周围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井巷工程支护破坏程度更为严重、破坏方式更为复杂。准确描绘出井巷围岩应力场分布是保障其安全的基础。这类复杂工程问题的本质是力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借助现代数学物理方法与研究手段,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工程师与研究者的紧密配合。  本文将辛弹性力学方法引用到矿山工程中复杂边界条件的圆、非圆巷道,多层厚
学位
分凝冻胀是冻土工程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已有的冻胀理论模型和试验多以不含盐的土体为研究对象,而冻土区实际工程常常遇到盐渍化土体,与不含盐冻土的冻胀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含盐冻土中分凝冰的出现和生长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开展一维冻结下含盐冻土冻胀机理研究对盐渍化冻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以多年或季节性冻土地区盐渍土工程涉及的一维冻结问题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试验相结合的
学位
综合管廊工程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管廊工程具有附属节点结构复杂、开挖施工环境不确定、组织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对施工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综合管廊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着成本预见性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等缺点,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以其集成性、可视化、模拟性
在石油工业中CO2作为一种驱油剂,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室内实验还是矿场试验都已经证明,用CO2驱油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的有效方法。随着我国二氧化碳气源的发现和配套技术的完善,二氧化碳成为提高低渗透和稠油油藏的一项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针对胜利油田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文献调研和现场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特超稠油的粘-温及流变特
本文以特低渗储层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为依据,以实验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岩石孔喉结构理论及储层特征:对研究区岩心样品模拟地层条件进行了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伤害和恢复性实验研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并综合研究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对两区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应用两种预测模型并结合两区块的地质特征对两地区储层因压敏效应引起的产量变化进行了预测。
学位
为了研究裂隙砂岩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制,本文在裂隙砂岩单轴、常规三轴压缩及循环加卸载试验基础上,结合RFPA数值试验,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结合岩石损伤理论,对裂隙砂岩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能量分配及演化、损伤演化规律及损伤本构方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含不同倾角裂隙的砂岩试样在外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演化规律及相应的破坏形式;研究了裂隙砂岩在试验过程中损伤发展、破坏形式与能量演化之间的内在联
学位
随着时代进步,人类穿戴色彩极大丰富,印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偶氮染料废水,对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传统Fenton技术被常用于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但它存在催化剂难回收、易产生铁泥等缺点。针对传统Fenton技术不足,本文制备了FeZSM-5非均相催化剂,并对FeZSM-5/H2O2类Fenton氧化体系处理日落黄FCF模拟废水展开研究。  首先,讨论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制备条件对FeZSM-5/H2O
目前,在工业化发展中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人类面临环境(CO2排放量过多)和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缺乏)两大危机。而电化学技术在解决这两大危机方面具有非凡的潜力。一方面通过电化学还原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甲酸、甲醇等)有效缓解环境问题的同时,减轻能源危机,另一方面通过锌-空气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展新型能源形式。而在两种电化学方法中,离子交换膜(电解质膜)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在CO2电化学还原
近些年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由于其生理功能和治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治疗。随着GCs的大量使用,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逐渐引起国内外政府及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GCs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方面,在环境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环境行为仍待深究。畜禽粪便和剩余污泥中均含有GCs类污染物,将畜禽粪便与剩余污泥协同厌氧发酵,有望通过改变厌氧发酵体系中物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在地表水中存在多种GCs(ng?L-1级),糖皮质激素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排入水体的糖皮质激素会危害水生生物。故水环境中GCs类物质的污染和治理措施不可忽略。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technology,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