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田园中的哲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美文学比较的学术论文,涉及到两位优秀诗人:陶渊明和罗伯特.弗罗斯特。 陶渊明(365-427)是一位生活在中国东晋末年的田园诗人,他将大量的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片段引入诗歌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他没有追随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诗风,而是恪守一种简朴、平淡、自然的清新风格,被后世誉为魏晋诗歌的集大成者。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的一位田园派诗人,也是一位哲理诗人。因为他大量描绘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景色并将新英格兰地区的口语引入诗歌中,所以也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他用词简单浅显,但在修辞上采用象征手法,常在日常的意象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寓意,独创出一种“骗人的朴素”的风格。他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一生四次荣获普利策奖,被尊称为美国的非官方桂冠诗人。 本文旨在通过两位诗人的作品的比较,在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发掘微妙的相似之处,揭示相似点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进而得出结论:两者从诗歌内容,诗歌主题到诗歌写作特色的大量相似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由诗人背后的各种相同的主客观因素所决定。相同的客观因素包括: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人身经历等。他们都生活在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的特定社会时期,并且居住在远离都市的乡村。他们经历过家庭的贫困并饱受亲人去世的苦痛。相同的主观因素包括:诗人对诗歌的理解和诗人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等。他们坚信诗歌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冲动和本能,应“始于欢乐,终于智慧”。他们信奉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回归自然,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本论文期望通过中美文学史上两位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的比较,充分剖析其文学作品、文学理念、哲学思想渊源上的共通性,以供后来的研究者参考。 本文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两位诗人的生平、诗歌成就及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第二章细述了两者诗歌中的相似之处;第三章揭示相似点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是本文的重点。其中两位诗人对诗歌的相同理解以及他们人生哲学上的相同感悟是其主观原因,也是本文的创新之所在;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 将两位时代相差久远、地域相隔万里、国籍和民族各异的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本身是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将植根于不同文化土壤之中的道家哲学和超验主义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并且挖掘出其共通之处,这不失为一种学术探索和创新。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获取、运用知识和
研究区隶属于胶东金矿集中区西北部的北截-大河一带。本文在分析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基础上,对区内典型的金矿床的矿脉(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组构、以及围岩蚀变和
比较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黑土和棕壤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黑土和棕壤对Cd2+吸附量随溶液中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黑土对Cd2+的吸附固定
研究了黑土与棕壤对Cu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 ,在实验所采用Cu2 + 浓度范围内 ,黑土和棕壤对Cu2 + 的吸附量均随着加入Cu2 +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黑土对Cu2 +
有机朗肯循环是回收低品位能的有效途径,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膨胀机等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不同性质的城市其公共空间所承载的功能与特性相差甚远,但现在多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集中于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区域的保护与开发。相比较之下,对于新兴工业城市公共空间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从改变学生的认知变量入手,在已有的旧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旧知识的保持。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引入当前高中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的日增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于1999年提出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并由此掀起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在此
植物新品种权又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指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品种权人对其植物新品种的专有权利。由于目前我国对品种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还不健全
提高石油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以北美国家为代表,世界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现以蒸汽驱为主导,注气驱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化学驱不多。中国油田类型多,地质情况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