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驱动的陕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本文以空间信息和社会经济属性信息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等手段和方法分别从流域、农户不同层面上探讨了退耕前后陕北燕沟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关系。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分析了流域层面上1990-2013年间燕沟流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及时空变化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流域LUCC变化的社会经济与自然驱动因素。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农户层面上以劳动力转移为基本特征的农村社会经济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GGP)实施前后,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流域层面上看,显著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子是总人口数、打工人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林地面积变化影响显著的主要因子也是总人口、打工人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是对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其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农户层面上看,驱动力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退耕前(1990-2001年),劳动力转移因素对燕沟流域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不显著,而1990年的农户特征、土地资源禀赋等预迁移特征则是燕沟流域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显著影响因素。退耕后(2001-2013年),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显著的因素是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区位条件。其中,家庭人均打工收入的增加会提升农户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重,家庭打工人数增多将降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重,家庭男性打工比例增加,其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重将会减小。总之,燕沟流域劳动力转移对LUCC的影响在GGP实施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与退耕前相比,退耕后劳动力转移对LUCC的影响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失能老人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相比城市,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据2010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发现,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大致有40
<正>近日,广东省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这份极其重要的文件,告诉了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9城市,有12个片区非常重要,进
在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一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然而,高校创新创
<正>基于对"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和"一个引领、三个变革"战略路径的再学习、再认识,基于对青海省及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简称青海公司)人才、技术、创新意识、创新
<正>"中国现在是国际专利申请第二大来源、国际商标申请第三大来源,并都以很高比例在增长,这是中国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制定总战略的一部分,知识产权在这一过程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最初的翻译活动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学者们关注的都是翻译的语言层面分析,侧重研究翻译技巧;上世纪七十年代,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弗菲
培训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尤其是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势在必行。然而,中小学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效果如何提升?这是摆在各级教育行
期刊
AVI文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行车记录仪使用AVI文件存储视频数据,是重要的电子证据,能给侦查办案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工作中常遇到由于没有及时提取行车记录仪导致视频被
<正> 风格StyLe一词的含义很广,在社会生活中,泛指“人的思想行为特点”。《经籍篡诂》训释风字为“采也”、“放也,气放散也’,格字为“旧法也”、“度量也”“标准也”。因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