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对患者免疫分型、预后及恩杂鲁胺治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导致男性死亡的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并在所有的肿瘤特异性死亡中排在第五,每年由PCa引起的死亡超过三十万,占男性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6.6%。去势治疗是晚期PCa常用的治疗方式,但也很容易产生治疗抗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25.4%。恩杂鲁胺是治疗CRPC的新药,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入核,然而基因突变、AR剪切体的产生以及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改变,都是导致恩杂鲁胺治疗失败的潜在原因。在肿瘤的起始发生和不断地进展中,TME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系列的科学研究都关注了TME以及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因此,研究PCa的免疫表型分型,及免疫细胞对恩杂鲁胺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机制至关重要,并可以指导PCa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获取了1557名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预后信息。其中69例患者来自本单位,部分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被用来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相关结果。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算法和最近模板预测nearest template prediction,NTP)被用来区分不同的免疫亚型分组,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能够代表各种免疫细胞类型或宿主抗肿瘤免疫力的基因签名,并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来表征化不同免疫亚型的特征。THP-1细胞通过100ng/ml的PMA溶液诱导贴壁,并通过进一步的与前列腺癌细胞共培养后,收获条件培养基。去除杂质碎片后的培养基在120000转超速离心70分钟后获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外泌体进行形态观察和拍摄。MTT,Ed U实验被用来测定不同处理组中,前列腺癌细胞对恩杂鲁胺治疗的敏感性。sh ATP1B1敲低慢病毒及mi RNA-320b inhibitor被用来抑制ATP1B1和mi RNA-320b的表达。实时定量PCR用来检测m RNA和mi RNA的表达,Ago2实验用来验证mi RNA和m RNA的相互作用。结果:大约14.9%至24.3%的患者属于免疫激活亚型,与预后良好的无复发生存期相关,免疫治疗在免疫激活亚型患者中更有效。免疫激活亚型和免疫抑制亚型中,巨噬细胞特征都比较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高丰度的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比较差的临床预后相关,同时,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越多,ARSI治疗有效时间就越短。我们在C4-2、C4-2B细胞系中,验证了在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状态下,前列腺癌细胞产生对恩杂鲁胺的耐药性。下游关键基因ATP1B1的表达升高受到了AR的调控,这种调控是来源于M2型巨噬细胞的外泌体中的mi R-320b抑制AR表达导致的。进一步探究发现M2型巨噬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后,PI3K/AKT通路的表达及活性均升高,敲低ATP1B1或是加入AKT抑制剂之后,肿瘤细胞重新对恩杂鲁胺治疗敏感。在体内实验中,每组小鼠均接收恩杂鲁胺治疗,M2型巨噬细胞+前列腺癌细胞组有着最大的肿瘤尺寸,而加入mi R-320b inhibitor后,恩杂鲁胺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小肿瘤大小。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种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的新型免疫分子分类器,可以用来筛选适用于抗PD-1/PD-L1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M2型巨噬细胞免疫浸润与恩杂鲁胺耐药性的产生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转运mi R-320b,并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内AR/ATP1B1/PI3K/AKT通路。抑制mi R-320b或ATP1B1的是治疗前列腺癌恩杂鲁胺耐药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LncRNA TUG1/miR-145-5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临床研究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
目的:甲型流感病毒(IAV)可引起全球爆发和流行,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气道上皮细胞是肺组织的第一道生理屏障,其对吸入性过敏原、有害颗粒和感染性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的防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紧密连接蛋白(如ZO-1)和粘附连接蛋白(如E-cad)作为气道上皮细胞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气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研究表明,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肺组织中会产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这些结果是有争议的。在此,我们对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PCa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学术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PI3K/Akt通路的基因集引用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网站。检索截止日期为
研究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特征为骨髓造血生成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其发病率高达新发成人白血病的20%。BCR-ABL融合基因目前被认为是CML发病的重要原因和基本特征,该融合基因表达可生成具备组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嵌合蛋白。在CML的临床治疗中,特异性BCR-ABL抑制剂,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可注射的海藻酸钠(ALG)水凝胶,共同包载亲水性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HCl)和在近红外二区(NIR-II)区有明显吸收的金纳米金棒(Au/Ag NRs),从而实现一次注射,多次治疗的目的,并达到“1+1>2”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NSCLC的目标。研究方法:1.金纳米棒Au/Ag NRs的制备和表征:本研究首先通过晶种法合成金纳米棒Au NRs,将还原剂DDTC共价地覆盖在
背景中风是目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性和获得性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变化,发病率进一步增加,对人们生活的质量带来巨大负担。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后者更常见,当前治疗的重点是通过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进行快速再灌注,但再灌注的同时也会损害大脑组织,因此对中风可用的治疗方法极为有限,研究预防策略正朝着卒中管理的前沿发展,一些新的进展为神经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Ras
1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主要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局。其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多因素协同作用和多步骤的过程,在众多环境因素中如,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HCV(Hepatitis C virus)感染、含有黄曲霉素B1食物污染、水污染和酗酒等都是明显提高HC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从遗传因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肾脏内科现阶段最为复杂棘手的疾病之一。巨噬细胞,尤其是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在D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巨噬细胞的代谢重编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巨噬细胞在不同病理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M1型促炎性巨噬细胞更倾向于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转化生长因子β活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可由肺内及肺外多种因素诱发。虽然人们不断致力于研究ARDS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ARDS的高病死率和有效治疗手段的匮乏导致其为困扰临床特别是重症临床的一个棘手的问题。ARDS的发病机制复杂不明,包括各种体内外因素诱发的来自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反
第一部分脊髓损伤后Fascin-1特异性表达在小胶质细胞并调控其迁移背景:最近的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迁移并聚集在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和纤维性瘢痕之间,具有抑制炎症和神经保护功能,但小胶质细胞迁移的机制尚不清楚。Fascin-1是一种关键的肌动蛋白捆绑蛋白,调节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但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采用小鼠胸段(T10)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利用Western 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