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FN-γ在胸膜肺炎病猪组织中显著升高,为了解IFN-γ在APP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从中性粒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方面探讨了IFN-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FN-γ在胸膜肺炎病猪组织中显著升高,为了解IFN-γ在APP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从中性粒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方面探讨了IFN-γ-/-鼠抗APP的感染机制。IFN-γ-/-鼠与野生鼠感染APP,比较感染后6 h、12 h和24 h临床评分、肺脏菌载量;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脏中性粒细胞的分型以及存活情况。结果显示,感染APP后IFN-γ-/-鼠与野生型鼠相比存活率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FN-γ-/-鼠肺脏的细菌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1),同时肺脏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18,IL-1β,TNF-α等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CXCL1,CXCL2,CXCL5等,于感染后6 h表达上升(p<0.01)并于感染后12 h表达下降(p<0.01)。未感染时IFN-γ-/-鼠肺脏中性粒细胞极显著高于对野生型小鼠,感染后12 h,趋化明显降低(p<0.01),但中性粒细胞坏死及凋亡无明显变化(p>0.05);进一步分型分析,IFN-γ-/-鼠未感染时肺部PMN-Ⅰ明显升高,感染后PMN-Ⅰ(CD49+CD11b-)早期缓慢下降,后期显著升高;PMN-Ⅱ(CD49-CD11b+)则在感染后显著降低(p<0.01)。腹腔注射IL-18后,小鼠肺脏的菌载量显著降低(p<0.05),临床症状以及肺脏病变也明显减轻,小鼠肺中PMN-Ⅰ的蓄积显著增多(p<0.05);IL-18处理后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脱颗粒无明显影响,但是会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综上结果证实,IFN-γ缺失可以促进肺组织IL-18分泌,增强PMN-Ⅰ趋化,抑制PMN-Ⅱ极化,诱导早期急性炎症应答,增强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提高APP感染小鼠存活率。本研究为临床细菌性肺炎的病程监测和阶段性、精细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提示IFN-γ可能是调控肺组织炎症应答的一个作用靶点。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由卵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导致的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毁灭性病害,一直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一个关键要素。然而晚疫病菌生理小种进化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OTAIR与hsa-miR-148b-3p是否存在结合,进而通过细胞学实验验证在乳腺癌细胞系中两者互作关系如何,为下一步探究两者调控机制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广泛栽培的的大型经济海藻,其产量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烂苗、种质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紫
目的:对疫源地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进行筛查。方法:对辽宁省宽甸县、凤城市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
目的:为了实现联合国90-90-90目标,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议所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应尽可能在确诊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IBV属于
目的:1.总结EBUS-TBNA影像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纵隔淋巴结良性肿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BNA对肺癌
极图理论中著名的Erd(?)s-Sós猜想指出,对于n阶图G,若其边数大于n(k-2)/2,则所有k阶树都是G的子图。基于树是连通二部图的事实,本文考虑对图G附加二部图条件。在附加二部图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的经济性状如产量、长度、品质等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因此,大型海藻的传统育种手段的育种周期长、效率低,而且性状
本文以追求高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良好的声音与音乐表现为出发点,以民族管弦乐作品《四季留园》为例,基于高胡乐器本身的音高、音色特点,尝试探讨高胡演奏者如何有效整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