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颗粒煤泥燃烧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颗粒固体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是实现固体燃料洁净燃烧的基础。本文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灰分含量、升温速率对煤泥燃烧特性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单颗粒煤泥的着火与燃烧过程,以及单颗粒煤泥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灰分含量的煤泥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的释热失重过程。通过对TG和DTG曲线的分析,求解了煤泥的燃烧特性参数,结合Coats-Redfen积分法,求解了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升温速率条件下,随着煤泥灰分的升高,TG和DTG曲线向高温区域移动、DTG曲线的峰值逐渐减小、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着火延迟时间略有降低、可燃性指数降低、着火稳燃特性先升高后降低、燃尽特性指数先降低后升高、活化能逐渐升高。2)设计搭建了单颗粒煤泥燃烧实验台,其主要由气瓶、质量流量控制器、气体混合室、管状立式加热炉、控温装置、燃料颗粒传输装置和图像数据采集系统等构成;可实现多种工况参数的设定,如环境气体组分、温度和流速等;可通过图像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煤泥颗粒着火现象、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温度、燃烧过程和烟气组分浓度等实验数据的采集,研究煤泥颗粒的着火和燃烧过程。3)在管状立式加热炉中,营造N2/O2氛围,研究了热氛围温度、氧浓度和流速对单个煤泥颗粒的着火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速一定时,焦的非均相着火多发生在中低氧浓度和低温条件;炭的非均相着火多发生在高氧浓度条件下;挥发分的均相着火多发生在高温中低氧浓度条件下。随着热氛围温度和氧浓度的升高,着火温度与着火延迟时间逐渐减小。4)在管状立式加热炉中,营造CO2/O2氛围,研究了热氛围温度、氧浓度和流速对单个煤泥颗粒的着火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并与N2/O2氛围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在相同的热氛围温度和氧浓度条件下,CO2/O2比N2/O2的比热容高,且氧分子在CO2/O2氛围中的扩散速率较低,导致CO2/O2氛围中煤泥颗粒的着火延迟时间增加、着火温度升高,燃烧剧烈程度降低。5)在管状立式加热炉中,分别研究了 N2/O2和CO2/O2氛围中,氧浓度和温度对单颗粒煤泥燃烧过程中的烟气排放与燃尽后的残渣颗粒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2/O2氛围削弱了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的同时,加强了焦的气化反应过程。氧浓度和热氛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NOx的形成。在相同热氛围温度下,煤泥颗粒所处热氛围还原性越高,其灰分粘度越低。在CO2/O2氛围中,燃烧的煤泥颗粒周围气体的还原性强于N2/O2氛围,从而导致CO2/O2氛围中煤泥颗粒残渣表面熔融烧结的程度更高。
其他文献
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道德思考和实践,是其哲学思想集大成的产物。它强调人的情感与想象在道德感知与判断中的作用以及联系道德方式和后果在道德选择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Fascin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56例肝门胆管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要避免“技术的贪欲”,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人们还在谈论食品安全
报纸
此成品与话芒类似,除有甜、咸、酸、喷鼻风味以外,另有甘草的甘味,别的在喷鼻料方面还接纳中草药的喷鼻料.于是在口感风味上比话芒更能吸引消耗者.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锻炼乘除法计算能力非常关键,教师应根据该阶段的心理特征来优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升乘除法教学效率。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树皮化学组成及改性马尾松树皮处理液-酚醛树脂胶制备过程各环节样品的分析,探讨了改性马发愤松树皮处理液-酚醛树脂胶的成胶机理,认为是改性马尾松树皮处理液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包含语文专业知识素养与精神思想教学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应当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引领学生去体验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通
目的了解主动筛查方式下云南省偏远农村地区肺结核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6个村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症状筛查、胸部X线摄片检查、痰涂
市政给排水不仅能够确保城市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行,还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生活用水需求。然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过程极其的复杂、烦琐,其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为1508.0mm和60.21,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