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里的古典作风” ——论废名和“废名圈”的文学观与创作实践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考察的“废名圈”,是指废名于1937年底回故乡黄梅以前,以他为核心及与他有着直接的和密切关系的文学交往(尤其是新诗上的交往),并在文学观念和创作上明显受他的影响,带有他的创作风格的几位作家,如沈启无、鹤西和朱英诞等所形成的作家圈子。“废名圈”之间的文学交往,始于192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1937年底,也即废名回黄梅故乡以前。这段时期是废名的文学思考力和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废名在现代文学史中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他对于文学的理论思考和所形成的创作风格,在文坛中独树一帜,无论在同时期,还是在后世,都吸引并启发着一部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废名有一种“作家的作家”的特质,并影响了与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气质与风格相似的作家。废名小说独特的文体风格,以及他在新诗上的独特思考,触及到新文学写作的肌理性问题,“废名圈”成员大都是最直接受废名影响的作家,所以,研究“废名圈”内作家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目的也是要探讨废名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关涉到中国新文学建设和发展路径的问题。同时,考察“废名圈”,可以发现他们是在私人性的文学交流中,作出对新文学,尤其是新诗建构道路的纯粹出自本心的个性化思考,而并非像文学社团那样,通过某种理论主张的彰显来参与文坛上的资源分配。他们对新诗的理论思考和建设方案,集中体现在废名和朱英诞先后所写的新诗讲义中(后世学者将其以《新诗讲稿》的名称出版)。由此,“废名圈”的新诗理论成果,就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另外,“废名圈”内作家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也为1930年代文坛作家私人性的文学交游和往来,提供了一个研究样本,令后世学者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现场,了解当时作家与作家之间一种私人性的相处和交流模式。沟通和融合“传统”和“现代”,是“废名圈”在新文学创作和思考上的本质特征。废名在回顾中国传统文学基质时,归纳出一种自由的“散文”书写传统,在回归此“文章”传统下,逐渐疏离了在近现代西方文学影响下形成的现代文体制式,在写作上获得一种文体间更具传统性的自由流动的特性。这是废名吸引“废名圈”其他作家的一个最独特的创作和思考特征。自“废名圈”聚合以来,以废名、朱英诞为代表,“废名圈”成员重点对新文学中“文学特异性”最强的文体——新诗,展开了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集中地提出了以“诗的内容”作为新诗合法性成立之根本的新诗发展理念,也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论家的新诗建设方案,尤其是对以“新月派”为代表的新诗格律化道路,作出了整体性的反思和回应。以上是本文前两章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对“废名圈”所持有的新文学建构理念进行正面的论述。从第三章开始,本文进入到具体的创作和文本的审美分析层面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述。本文认为,“废名圈”沟通和融合古典和现代,吸收禅宗美学特质,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和用典,进行了独特发掘与创造性采用,在作品的“构象”和“造境”上,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第四章则重点阐述“废名圈”所持有的人生观对他们的创作主题和题材的影响。第五章则延伸到北京沦陷区文坛,对废名的新诗理论传播情况进行一个考察。在全面抗战爆发,废名南归黄梅故乡以后,留在北京的沈启无、朱英诞,因与周作人的密切关系而获得相对占优势的文坛资源,因而以伪北大文学院为中心形成一个作家交流圈子,在沦陷区文坛介绍传播了事变以前“废名圈”的新诗理论成果,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视为“废名圈”的“余波”。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国际市场的兴起,国内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初创企业开始踏入国际化的进程。在全球对外投资疲软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外资流入水平保持全球领先,稳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位,外商在华投资数量与金额稳步增长,在华投资形式更为丰富和多元。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全球对外投资第二大来源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业结构更加多元,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对外投
中国政府针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如何影响农村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经济仍不发达,“三农”问题也仍然亟待解决。长期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都是中国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因此,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公路基础设施对农村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高效
从20世纪中叶至今,欧文·潘诺夫斯基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家之一,他的影响力不仅来自于他在艺术史问题上的权威性,更来自于他所创立的图像学方法,该方法在艺术美学领域引发了持久不息的讨论。本文立足于图像学产生的理论语境,力图从形式、主题和意义三方面探寻潘诺夫斯基方法的直接来源,并依据时代背景,分析潘氏的文化身份对于他艺术阐释立场的影响。第一章导论部分简要介绍潘诺夫斯基生平中对学术思想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学位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开展产生巨大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受到较大冲击。以疫情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开展就业辅导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结合事件系统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分别测量了大学生个体特征导致的客观因素差异和大学生对新冠疫情事件的主观感知差异,分析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变化,并得到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价
目的:从医养结合诊疗服务的角度来探讨中医全科医生定位和培养,以提高中医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为中医全科医生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的40名中医全科医生,并对他们进行回访调查。主要是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问卷,然后通过邮件形式总共发放40份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定位和培养的相关情况等。最后以所收回的问卷作为研究资料。结果:总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