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多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因素对体育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专家,教练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今后发展。本文通过对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省实验中学,吉林省第十一高级中学不同年龄151人为研究对象。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与全国常模、性别、年龄、生源等进行比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21.19%的青少年运动员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16-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13-15岁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农村运动员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城镇运动员。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青少年男女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上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男运动员在偏执、强迫、敌对等项目上症状突出。女运动员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上高于男运动员。家庭环境和谐良好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家庭环境不和谐(包括单亲)的青少年运动员。家长文化程度高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家长文化程度低的青少年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又有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学校及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防止他们产生更严重心理问题及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