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LHC1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进程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肝癌之一,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的80%以上。因肝细胞癌发病隐匿,不易发现和临床治疗手段较少等原因,肝细胞癌患者死亡率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小于10%。目前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早期肝细胞癌较好的治疗手段,但因肝细胞癌侵袭性高,转移能力强,早期临床诊断困难等原因,导致肝癌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肝细胞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细胞表型之一,EMT主要指上皮细胞逐渐失去极性向具有运动性间充质表型转变的过程;EMT激活过程导致癌细胞发展迁移和侵袭能力。据报道多种分子可以通过调控EMT相关的转录因子,影响EMT发生和发展,并调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对恶性肿瘤细胞以EMT为重要表型的多种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中,表观遗传变化以及基因组异常转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肝细胞癌的进展影响较大,其中非编码RNA的发现及其对蛋白质的重要调控作用,为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类新的研究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内源性RNA分子,该类分子不翻译成蛋白质,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组织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lncRNA通过与小RNA(micro RNA,mi RNA)特异性结合,调控下游靶蛋白的表达和促进m RNA的降解;也可直接与靶蛋白结合,参与蛋白的功能调控。目前在多种癌症细胞中发现lncRNA的重要调控作用。有研究报道lncRNA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其中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上皮性卵巢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lncRNA能参与调控多种恶性肿瘤的细胞表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侵袭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血管新生和肿瘤耐药等。lncRNA的调控机制中,与mi RNA吸附的分子海绵机制是最重要的机制。但lncRNA在HCC中的表达和分子标记物仍需深入探讨,同时其对HC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也需实验验证。本研究旨在寻找调控肝细胞癌恶性表型的关键的lncRNA分子,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分析TGCA数据库的lncRNA芯片数据,结合R语言分析方法,筛选出在肝细胞癌表达上调的lncRNA。并采用q RTPCR方法分别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进行验证,检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多株肝细胞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的lncRNAs分子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原位荧光杂交(FISH)实验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实验,定位候选的lncRNA分子(lncLHC1)的亚细胞定位。进一步研究lncLHC1对肝细胞癌细胞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选择lncLHC1表达相对较高的肝细胞癌细胞系Huh7细胞,采用siRNA方法敲减Huh7细胞中的lncLHC1。并选择相对表达较低的肝细胞癌细胞系Hep G2细胞,通过转染lncLHC1过表达质粒进行过表达。经过PCR验证转染效率后,对细胞增殖变化采用CCK-8实验进行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A/P双标法经流式细胞术进行测试,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穿梭小室实验进行检测。同时对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检测。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lncLHC1对肝细胞癌的调控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与lncLHC1结合的几个靶mi RNA分子,经过RT-q PCR筛选确定研究的下游mi RNA分子为mi R-139-5p。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 R-139-5p的靶点蛋白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并采用q RT-PCR测定LPCAT1 m RNA的表达量。原位荧光杂交(FISH)实验检测mi R-139-5p与lncLHC1的亚细胞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外源性的mi R-139-5p能否与lncLHC1或LPCAT1 m RNA的结合。进一步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检测mi R-139-5p与lncLHC1的靶向结合作用。并通过分别敲减lncLHC1或mi R-139-5p,以及同时敲减两者,比较他们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同时通过分别过表达lncLHC1或mi R-139-5p,以及同时过表达两者,比较他们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来验证lncLHC1通过调控mi R-139-5p的水平来调控HCC的细胞行为。随后通过过表达lncLHC1和同时过表达lncLHC1并敲减LPCAT1后,采用CCK-8,A/P双标的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穿梭小室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分别对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进行检测。为检测lncLHC1在体内的作用效果,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制备敲减lncLHC1的HUH 7细胞系,将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定期对肿瘤体积进行检测。处死取材后,拍照,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PCAT1,Ki-67,E-钙粘蛋白和N钙粘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首先下载TCGA数据库,经过R语言分析,筛选出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多个长链非编码RNA分子,共50个。选择其中对10个lncRNA,经过临床样本的RT-q PCR验证,发现lncLH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表达量高于其他候选lncRNA分子。同时经过临床分析发现lncLHC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在荧光原位杂交与核质分离后的PCR实验结果显示lncLHC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同时发现敲减lncLHC1后,CCK-8实验结果表明敲减lncLHC1后的肝细胞癌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调,过表达lncLHC1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减lncLHC1后,肝细胞癌凋亡率增加,过表达lncLHC1后细胞凋亡率降低。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敲减lncLHC1后肝细胞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同时过表达lncLHC1后肝细胞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穿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敲减lncLHC1后肝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降低,过表达lncLHC1后肝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上调。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敲减lncLHC1可抑制间质细胞标志物包括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促进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蛋白蛋白的表达。过表达lncLHC1后则促进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即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上调。lncLH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该上调与肝细胞癌转移相关;同时发现lncLHC1能够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同时促进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第二部分:通过表达数据库分析共预测出到3个可能与lncLHC1结合的mi RNA。PCR结果表明,mi R-139-5p的表达量受lncLHC1的调控最明显。同时发现mi R-139-5p在癌组织中表达较低,其表达量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mi R-139-5p表达量和lncLHC1表达呈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 R-139-5p mimics+lncLHC1野生序列组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RNA pull down实验结果显示,包含lncLHC1序列的探针富集产物有mi R-139-5p分子。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 pull down实验能够证明,lncLHC1能够吸附mi R-139-5p,调控mi R-139-5p在细胞中的水平。在功能挽救实验研究中发现,细胞中敲减mi R-139-5p能够有效逆转敲减lncLHC1引起的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具体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等表型;细胞中过表达mi R-139-5p能够有效逆转过表达lncLHC1引起的促进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具体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等表型。该结果说明lncLHC1对细胞的调控需要通过下调mi R-139-5p来实现。随后LPCAT1经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并作为mi R-139-5p的候选靶基因进行研究。经过RT-PCR检测发现LPCAT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mi R-139-5p负相关,同时LPCAT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进一步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 pull down实验发现,mi R-139-5p特异性的结合到LPCAT1 m RNA上的3’UTR。细胞功能挽救实验结果表明,lncLHC1过表达并敲减LPCAT1蛋白,能够部分抑制过表达lncLHC1引起的促肝细胞癌发展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LPCAT1是lncLHC1/mi R-139-5p axis下游调控分子,共同参与细胞表型的调控。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的结果显示,lncLHC1稳定敲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对照组,Ki-67、LPCAT1、N-钙粘蛋白和Vimentin的表达低于对照组,E-钙粘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在体内证明敲减lncLHC1能够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生长与上皮间质转化。结论:1.lncLHC1是肝细胞癌的促癌lncRNA分子。lncLHC1是定位于细胞质中,在肝细胞癌中显著上调的lncRNA之一。lncLHC1高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2.lncLHC1能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并抑制癌细胞凋亡。3.lncLHC1作为分子海绵特异性的吸附mi R-139-5p,减少mi R-139-5p对LPCAT1的靶向抑制作用;lncLHC1通过下调mi R-139-5p并促进LPCAT1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因此lncLHC1是促进肝细胞癌生物学进展的关键分子。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RANK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又棘手的肾病,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内质网应激是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RANK通过促进氧化应激介导1型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是一种理想的能量转换工质,实现S-CO2自然循环驱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但是在拟临界区内剧烈的物性变化使S-CO2在该区域的流动和换热规律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分析方法和体系。本论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机器学习建模等方法对S-CO2自然循环流动与换热问题展开综合研究。本文阐述了 S-CO2自然循环实验台架的设计搭建过程和运行参数范围,并开展了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造成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家庭和患者本人带来较大的心理、生理、经济负担。预计到2050年,全球AD患者将达到1.5亿以上。然而,AD仍然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疾病,已批准上市的药物不但数量很少,而且只能改善患者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不能逆转疾病的病理变化。近年来,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以至于现有的数字化修复技术在设计质量和效率上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口腔修复体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就显得更加迫切。本文依托口腔临床诊疗专家案例数据库,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口腔义齿修复体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主要在牙齿分割与识别、缺失牙齿龈缘形态重建、功能性咬合面形态设计、动态调
研究背景及目的:北美地区2020年男性肿瘤统计,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前列腺癌(PCa)敏感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随着PSA的普遍推广,前列腺癌病例检出率明显增加。前列腺癌的筛查准确性及后续的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是临床难题。首先,尽管PSA有较高特异性
学位
随着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地卫星和航空器上的传感器已经渐渐被高分辨率传感器所取代。高分辨率遥感(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HRRS)图像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其安全性集中体现在机密性和完整性。机密性指图像信息不被泄露;完整性指的是图像不被篡改或者伪造。一般地,机密性通过图像加密(Image Encryption)来保证,完整性通过图像认证(Image Fo
抗体是以分泌形式存在的B细胞受体,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序列多样性(约1013),从而有抵御任何病原体入侵的可能。个体内所有抗体的集合称为抗体组库,其动态变化可反映个体的免疫历史以及当前的免疫状态。获得性免疫组库测序技术(Adaptive immune receptor repertoire sequencing,AIRR-seq或Repertoire sequencing,Rep
吸附分离是高纯化学品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能效高、设备紧凑、操作简单等优势。其中,高性能吸附剂的开发是推动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的关键。阴离子柱撑微孔材料是一类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强、孔径精确可调的优点,对低碳烃等较多体系表现出良好分离性能。现有吸附过程主要采用固定床工艺,但存在床层压力降大、传热系数低等问题,在处理体量较大的体系时会产生较大能耗,需要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文制备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理论内核,也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而且为人类历史的前进提供了重大的理论指导,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劳动关系理论是揭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或劳务以及精神产品创造的劳动过程及其主体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关系特征、关系状态、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理论。《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