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交语言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其功能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德(L.A.Zadek)于1965年发表的《模糊集》论文,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随着学者们对于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的表达效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的关注,模糊修辞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近二十年来,模糊修辞学朝着学科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模糊修辞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说写者为了达到言语得体、委婉或含蓄等效果而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外交语言是外交活动的载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外交活动中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有力武器。外交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有其特殊的目的性,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外交语言中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而模糊修辞对语言所起到的修饰效果恰好满足了外交语言的要求。   目前相关模糊修辞和外交语言的研究多局限于运用顺应理论或礼貌原则等分析外交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含糊,鲜有使用模糊修辞学理论具体分析其中的模糊修辞现象。本文将采用定性研究法,以外交场合中使用的具体外交语言为语料,以模糊修辞学理论为框架,探讨模糊修辞在外交语言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功能。   通过大量语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外交场合,尤其是答记者问和新闻发布这两种典型的外交场合中,外交官所使用的模糊修辞体现在词汇、短语、句子和篇章等四个角度。通过这些对模糊修辞的运用来达到自我保护、避免冲突、委婉表明立场以及避免透露过多信息等四个主要功能。外交官就是通过这些模糊修辞策略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维护国家尊严,保护国家利益。   本文对外交语言中模糊修辞的研究加深了对外交语言本身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外交语言特殊的说话方式,进而了解其真正意图。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模糊修辞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同时,对于外交语言使用,外交语言或模糊修辞翻译,本文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其他文献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两种策略之争一直贯穿着中外翻译历史。20世纪70年代,西方译界指出了翻译的文化本质,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交流活动,由此翻译开始向文化
结合采用低功耗元件和低功耗设计技术在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随着元件集成更多功能,并越来越小型化,对低功耗的要求持续增长.当把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低功耗应用时,
近年来,国与国之间信息交流愈益频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新闻翻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闻通过翻译从一国传播到另外一国。在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或记者将社会、政府、诗学和
光通信在某些市场大行其道,在这些市场上,使用光纤的成本和复杂性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大批量应用而言,铜缆作为通信介质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未来将属于光纤和无线通信.尽管很多
近二十多年来,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互动作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领域,学术界普遍认为纠错反馈对二语习得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研究的代表有Long
指示语是重要的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称指示语作为指示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研究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多将其
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汽车的电源供应开始成为问题。令人惊讶的是汽车设计正在逐渐逼近电源供应的极限,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小型“便携式产品”同样的历程。增大发动
听力理解是英语学习能力的四大技能之一。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文化背景、心理、语用推理等各个方面,困扰着许多英语学习者。语境一直是语用学的焦点,特别是斯波伯和威
对于电信、互联网和类似的系统而言,分布式电源架构(distributed power architecture,DPA)可以保证很高的总体效率和可靠性,而且实现成本很低.不断上升的对系统带宽的要求,就
随着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不断,我国开始重视“文化输出”,一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学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因此颇受关注。儒经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