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眼自发荧光特征及其与视野改变的关系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引起内层视网膜细胞损害,最终导致广泛的视网膜多层萎缩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以视野作为其病情进展的评价方法,但视野检查主观、耗时,因此本研究观察RP患眼短波长自发荧光(SW—AF)和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特征以及与视野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3~7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原发性RP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6只眼。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5.3±15.03)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SW—AF、NIR—AF、电脑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W—AF、NIR—AF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后极部均有大小不等的强荧光环。SW—AF强荧光环内部弱荧光区域面积与NIR-AF强荧光区域面积正相关(r=0.662,P<0.05)。OCT检查证实强荧光环外的区域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和外界膜断裂、外核层变薄及色素上皮变薄萎缩。周边部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在SW—AF和NIR—AF中均为无荧光,眼底斑块样改变区域在SW—AF中同一位置表现为斑驳样弱荧光,表示此区域视网膜结构已开始改变、功能已开始降低。SW—AF强荧光环与视野具有正相关(r一0.492,P<0.05)。结论:RP患者视野与SW—AF强荧光环内区域大小相关,且SW—AF强荧光环内区域与NIR—AF强荧光区域视网膜结构正常。那么可以采用眼底AF对RP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随访观察,既可以节约时间也能够得到准确且直观的图像,从而可客观评价视网膜病变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病情不同分为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
目的:  对临床分离副溶血弧菌进行毒力特征、分子特征和溯源研究。分析O3∶K6大流行克隆株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大流行株和其他菌株的遗传进化关,为副溶血弧菌致病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伴血栓形成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狭窄且成功接受门静脉
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人麦剑11扫珍态’}了理性状的遗1专分析…利川hlJ梗杂种f眨若卜问题的探工小芝麻杂种优势及It利用的研究-一化了杀雄反续机市小hll烈杂交稻与一视稻米质特
目的:研究腺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心肌细胞中IGF-1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IGF-1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
目的:  通过对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幼年皮肌炎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
对二棱、四棱、六棱大麦7个品种多年观察表明,各品种于二叶期幼穗开始分化,二棱期以后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不够稳定,雌雄蕊分化期开始后最后三个叶龄期与幼穗分化的对应
研究目的:1、观察脑梗塞TXB、DD的动态变化;2、观察心源性脑栓塞时血浆TXB、DD的动态变化;3、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血浆TXB、DD的动态变化;4、观察各种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T
绘画是艺术家借助某种特定的物质媒介将个人的观念、情感表达为一种视觉形象从而体现出人性精神与人文思想底蕴的文化活动。水彩画是以水意酣畅、色彩简练、用笔洒脱等为特征
目的:  1.探讨儿童期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探讨早期治疗的可能性,为观察早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