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刷电机的共轴双旋翼飞行器控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轴双旋翼飞行器因其结构紧凑、悬停效率高、操纵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和民用上。为了使其可以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达到理想的飞行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无刷直流电机控制为基础,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飞行姿态控制展开研究。  基于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性能要求,本文选取带有霍尔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驱动装置。在详细论述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利用 Matlab7.10.0/Simulink搭建了经典的无刷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模型,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静、动态性能。  基于无刷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模型,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加以设计。首先,硬件部分选用IAP15F58S4单片机作为驱动电机的控制芯片,采用Altium Designer软件对无刷直流电机的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包括功率驱动电路、转速检测电路、电流检测及保护电路、系统工作电源电压电路、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等。然后,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思想进行开发,包括主程序、中断程序、PWM波产生程序等。最后,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测试,充分验证了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基于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要求,在充分掌握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刚体力学和运动学的理论知识,采用简化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共轴双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其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相关依据。  基于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了提高共轴双旋翼飞行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能,提出了一种带自动修正因子的模糊 PID控制方法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加以控制,并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纵向、航向、横侧向三个姿态通道进行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迅速减小姿态角偏差,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有效的提高了飞行器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能。  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针对于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驱动装置—无刷直流电机所提出的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静、动态性能,同时在共轴双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带自动修正因子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进行控制。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包含两大块内容,它们分别为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定位和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首先,本文对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定位
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是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的一项关键技术,认知用户(Secondary Users, SU)需要对周围空闲频段实现快速而准确的检测,以免主用户(Primary Use
学位
学位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使用FPGA控制平台实现多轴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多轴电机控制是指利用一个控制单元实现多个运动单元的控制,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FPGA控制技术的发展,多轴控制的瓶颈得以解决。本文的研究重点为无传感器控制的实现。传统的有传感器控制需要依靠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的速度和角度,不但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和成本,系统可靠性也大幅度降低。无传感器控制是通过检测电机定子电压、
人工对野外高压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日常巡检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随着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兴起,通过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针对无人机的航拍图像进行输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针对输电线路缺陷绝缘子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检测绝缘子缺陷的图像处理算法,并在上位机通过C#结合EmguCV编程开发了绝缘子缺陷检测系统。主要包括
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中如何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关键技术就是图像特征的快速提取和机器人控制器的设计。图像特征的选取通常采
在制药、造纸、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以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勺代表的先进控制技术,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都得
基于单频输出感应加热电源在冶金、金属热处理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加工复杂的工件,例如:轧辊和齿轮的时候,由于集肤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