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英国的重要作家之一,V·S·奈保尔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综览其创作生涯,不难发现,对于个体身份认知的困惑一直推动着他借助文学创作进行自我解惑。在他早期的具有浓厚自传性色彩的《毕司华斯先生的房子》中,通过描写特立尼达一个印度裔移民图尔斯家族的衰落史,集中表现了前殖民地国家本土文化在西方文化侵袭下的解体。在这本以毕司华斯先生的一生贯穿始终的小说中,众多与男主人公生活息息相关的女性人物形形色色。她们的生活范式为读者洞悉后殖民时期前殖民地国家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既不同于西方殖民者作家也不同于本土作家,奈保尔的独特叙述将成为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第三世界妇女生活的另一种纬度。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三代女性人物的分析,讨论了在后殖民时期,生活在特立尼达地区的移民女性所面临的被边缘化问题:作为第一代生活在由印度文化移植而来的文化飞地中的女性,她们处于传统父权制的压迫与庇护的双重作用之下,然而由于殖民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这些女性在失去了传统文化庇护的同时,陷入了父权制与殖民文化的双重压迫之下。不同于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女性处在生活方式日渐西化的时代,大家族制走向衰落,西式的以夫妻为主组成的小家庭成为社会组成单位的主流,这一代女性在家庭中依然处于父权制统治之下,并且这一权威由于男性在殖民地的他者地位反而被加以强化。作为女性,由于经济上的依赖性,以及传统势力的束缚,她们往往被家庭内部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父权制双重边缘。与处于依附地位的传统女性不同,那些走出家庭成为或者部分成为职业女性的女性开始策略性地建构一种新的主体性身份,这种主体身份与传统中仅仅作为妻子与母亲的女性身份不同。这些女性摆脱了家庭的羁绊,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独立,同时她们也开始成为家庭中的主体力量。但是这些女性既被传统文化排斥在外,又依然臣服于整个外部社会中的父权制之下。通过对图尔斯家族三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展现,奈保尔一方面展示了第三世界妇女所面临的男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同时也暴露了自己这样一个来自前殖民地国家的男性作家所特有的对故土女性爱恨交织的双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