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21基因及DsbA-L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FGF21是一种参与代谢调节的细胞因子。DsbA-L是一种与脂联素多聚体形成有关的重要调节蛋白,两者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增加能量代谢方面具有很多有益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FGF21能够上调DsbA-L的表达,FGF21和DsbA-L在促进脂联素的合成方面存在较多的联系。本课题拟探究FGF21和DsbA-L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两个基因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及其5′端系列缺失质粒,分析启动子活性。利用软件MAPPER预测关键的调控序列,通过实验验证该区域存在的关键的转录因子,并初步分析了肥胖状态下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小鼠FGF21基因最小启动子区位于-60到-20bp(相对于TSS);软件预测该区域存在两个潜在的Sp1结合位点。点突变分析表明,位于-46到-38bp处的Sp1结合位点在调控FGF21的表达中起主要作用;EMSA和ChIP分别从体外及体内水平验证Sp1能够特异结合到FGF21启动子区;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Sp1的表达以及Sp1与FGF21启动子区的结合显著增加。本研究成功构建人DsbA-L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系列缺失分析表明-1288~-2114bp区域是影响转录活性的关键碱基序列;MAPPER软件预测此区域存在一些与脂肪分化与发育有关的转录因子;比较相关转录因子在肥胖患者和正常人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NF-кB和FOXO1在肥胖患者中表达增加,推测NF-кB和FOXO1可能是人DsbA-L基因启动子上游的调控抑制因子。结论:1研究了FGF21的基本转录调控机制,首次明确Sp1调控FGF21的转录,并参与调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FGF21的增加。2研究人DsbA-L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并对关键上游抑制因子进行了初步预测。
其他文献
温度测量在科研发展和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广泛而又关键的作用,其准确性是保证相关研究和产品使用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传感器的检定或校准是保证温度测量准确性的主要途
1.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足溃疡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ystatin C与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及1年愈合结局的相关性,以了解Cystatin C是否可作为溃疡严重
在电子封装领域,对印刷电路板表面用工程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已经发展成为提高焊点机械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众多的表面改性材料中,钴、镍及其合金由于优良的机械性能、润湿性
IEC 61850标准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模型和规范化的通信映射,提高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减少通信配置和安装调试的工作量。但目前IEC已发布的映射方案不能满足配电网快速、安全通信的应用需求,为此IEC成立了工作组正在制定XMPP映射标准。XMPP作为一种开源的即时通信协议,具备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可满足配电网通信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XMPP的IEC 61850通信映射
沙柳作为我国西北部沙漠地区的能源植物,其细小枝条等是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可依赖的重要原料资源,由于沙柳细枝具有贮存不便、运输成本高等缺点,该类资源大部分被直接燃烧或者浪费掉,因此,对沙柳细枝进行致密加工处理是目前首要工作。本文分析了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中压力的传递机理和规律,详细研究了力链的演变机制,旨在进一步分析散粒体压缩过程中外载荷的传递路径,加深对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的认识,为生物质的推广提供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
本文以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四川境)项目宝鼎2号隧道为例,针对隧道穿越三叠系大荞地组煤系地层段实体煤、断层构造带和采空区等复杂地质条件,采用分析、模拟、试验、考察等方法对隧道突出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在现行《铁规》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公路隧道的递进式预测技术。同时引入高压水力割缝增透技术作为隧道穿越突出煤层灾害治理关键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其抽采效果,并将该技术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主要成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性能更为优良的薄壁叶片类零件被应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此类零件表面质量的好坏往往会对其工作性能及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中小型薄壁叶片类零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线调查以2009-2012年,浙江省代谢综合征调查数据为基线资料,内容包括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常见生化检查。研究对象为2264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第一部分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记录连结方法,获取各个研究对象从基线调查到2018年期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信息,排除基线资料生化资料
目的对比边支斑块主动转移(Active Transfer of Plaque,ATP)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在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确诊为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且边支血管直径<2.5mm同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