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诱发,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腊性肾病(MN)作为人类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肾炎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多采用激素类、免疫抑制等药物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蛹虫草用于补肾,是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传统中工,我们采用蛹虫草的不同溶液剂提取部位探讨其药理活性,以期了解其能否作为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药物加以开发利用,并为蛹虫草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观察蛹虫草不同溶液提取对淋巴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从而筛选蛹虫草影响免疫系统的有效提取部位和有效浓度范围。第二部分探索阳离子化牛血清蛋白(C-BSA)诱导的膜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建立的条件,借助膜性肾病的客观观察指标(24h尿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肾脏病理改变),评价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力求在本实验室复制成功率高、重现性好、病理上与人类相似的肾炎模型。第三部分初步探乙酸乙酸提取部分和正丁醇提取部分对膜性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着重考察正丁醇提取部分对肾炎的防治作用。
结果:1、蛹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水提物、水提醇沉提取物浓度依赖性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正丁醇提取物选择性抑制LPS刺激的B细胞增殖。2、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系膜细胞的增殖,正丁醇提取物选对性LPS刺激活化的系膜细胞增殖。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h尿蛋白、甘没三酯、总胆固醇升高,免疫荧光显示IgG和G3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PAS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可见基底膜增厚,足突损伤,钉突形成和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4、不同时间建立的三个模型组,各项指标比较接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趋势一致。5、与模组比较,正丁酸给药组(20mg/kg)、乙酸乙酯给药组(16mg/kg)对肾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乙酸乙酯给药组毒性大,大鼠死亡率高。6、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高、中剂量组对肾脏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低剂量组基本无效。
结论:蛹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正丁醇提取物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这些作用对于改善肾小球的免疫炎症损伤和肾炎后期的肾小球硬化可以发挥有益的影响;在体内试验研究中显示,正丁醇提取具有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肾小球肾炎的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肾小球肾炎具有防治作用,而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同时具有较大毒性。进一步深入研究蛹虫草治疗肾炎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