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墓出土陶仓楼的考古学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河南地区汉墓出土的陶仓楼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并极具特色。对陶仓楼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我们对汉代社会经济、丧葬习俗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以大量出土的实物资料为例,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对陶仓楼研究和探讨。 首先对目前河南地区汉墓出土的陶仓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依据陶仓楼的形制将其分型分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出土陶仓楼的典型墓葬的年代考察,我们将其分为四期,即西汉晚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期、东汉晚期。西汉晚期陶仓楼式样简单,主要为二层单体陶仓楼;东汉早期陶仓楼数量和式样增多,分布范围亦广泛。东汉中期为陶仓楼繁荣期,形制高大结构复杂的器形多出现于此期。东汉晚期陶仓楼式样和装饰再次趋于简化,走向衰落。 其次对河南各区域出土的陶仓楼加以分析。豫中地区最早出现陶仓楼,时代在西汉晚期;其他区域大约至东汉早期才出现陶仓楼。豫西地区陶仓楼形制主要为二层绿釉陶单体式样;豫北地区出土陶仓楼主要集中在焦作市,其数量和种类远远多于其他区域,带院落多层灰陶仓楼与带院落多层连阁式灰陶仓楼则是此区域极具地方特色式样;豫中地区最早出现陶仓楼,型式多样,但总体上多为二层单体灰陶式样的仓楼;豫东地区陶仓楼出土数量少,形制主要为二层绿釉陶单体式样。豫西南地区出土陶仓楼为二层灰陶式样,仓门多可锁闭。 再者将河南汉墓出土的陶仓楼与晋南、鲁西、河北、关中、鄂北、苏北等周边地区同期墓葬出土的陶仓楼相比较。我们认为河南出土的陶仓楼与晋南、鲁西、河北、关中地区联系紧密,应该同属于北方陶器系统。鄂北、苏北等江淮地区出土陶仓楼数量少,应该是明显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所致。 最后对河南汉墓出土的陶仓楼兴衰等问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陶仓楼的出现是建立在西汉晚期土地兼并社会背景下,其流行是建立在东汉庄园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儒家“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和汉代成仙思想的反映。陶仓楼在墓葬中消失与曹魏西晋时期中原地区经济衰退、统治者提倡薄葬和丧葬品有关。焦作地区汉墓的陶仓楼特色形成与该地区东汉时期农业经济发达相关、其建筑特点也是当地独特建筑形式的反映。
其他文献
追风伞(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又名狭叶落地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全草入药,功效:追风,活血化淤,定惊,生肌
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美国认为高新技术涉及国家安全,技术出口会使别国具备威胁美国安全的能力,又能打破美国的技术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技术
分别真空感应快淬贫稀土钕铁硼合金Nd11.5Fe81.8B6.0Nb0.7与Nd67Cu33薄带,然后制备Nd67Cu33含量0,3%,6%,9%,12%(质量分数)的混粉热变形磁体,分析讨论了贫稀土钕铁硼合金与Nd67C
D. Sperber和D. Wilson于1986年合著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和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它不仅尝试解答交际本身的哲学问题,还尝试解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
华特·司各特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与诗人。他被人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雨果称他是一个“奇特而强有力的天才”。他的小说对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
自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批多民族古文献之后,世界各地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新的历史发现,开创了国际敦煌学。而这些文献中的藏文部分,产生于九至十一世纪,无疑对研究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当今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都强调回归生活基础,亲近自然,引导儿童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教育理论界将体验问题提到道德教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优秀中国戏曲作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创新的精神,堪称中华民族之宝藏。但是由于现代综艺节目与电视剧、电影的冲
文化产业创新可以定义为规模化地生产文化人工物,对文化作品施加规模性、盈利性、结构性、转化性、标准性,从而使文化作品变成文化产品的过程。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在促进文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