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宗族人口状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眼光转向基层社会的史学转向,在人口结构基础上的宗族人口史研究逐渐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台湾学者充分利用大陆某个地区的族谱资料对某个家族的人口做了详细的研究,大陆学者利用族谱则多数关注的是宗族的兴起、组织结构、祠堂和祖墓、谱牒、族产、族规家法、重教崇文的传统、经商的风尚、个案研究等,对于宗族人口具体的状况,比如婚姻,生育,死亡等问题,研究力度不够。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焦点,论文将以明代徽州休宁苏氏宗族的两部宗谱为主要的史料,结合徽州地方志以及明代相关的文献资料,探寻徽州休宁苏氏宗族人口的状况。即本文以宗谱为基本素材,运用历史人口学的方法,来探索宗族人口生命统计的意义,说明宗族成员的婚姻状况、宗族人口的生育与死亡问题,和在此基础探究宗族人口的生与死的季节性规律,以及就此摸索宗族人口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族谱中蕴藏的宗族人口材料。首先在庞杂的族谱中挑选一部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族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清晰可见,完整易读,临近可取三个基本原则选中徽州休宁的苏氏宗谱。对于宗谱这种原始史料的利用,还需经过细致完整的处理和整合,因此还需对史料进行说明,点明其存在的缺陷,但不影响使用。通过分析说明苏氏宗谱的完整程度和时间深度正好适合运用历史人口学方法研究人口问题。另外关于在中国众多的宗族中选中的徽州休宁苏氏宗族,徽州村落的一个小宗族也需要进行介绍。第二章,经过前文的解释说明,这一章主要是利用整理好的宗谱数据资料论述苏氏宗族人口的婚姻状况。具体从苏氏宗族背景和苏氏宗族人口的婚姻型态两个角度展开。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了解宗族人口的婚姻状况必须先交代其背景,论文从政治经济背景和宗族的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论证小宗族也有其发达和延续的政治经济实力。然后通过表格形式展现苏氏宗族男女性成员的婚姻次数,夫妻年龄差距和鳏寡情况,以及以此计算宗族成员的再婚率和纳妾率。得出结婚次数与是否获得功名有一定关系;苏氏宗族的核心家族里,男性成员年龄大于女性成员属于普遍现象;男性成员鳏居的原因多数因为女性在生育期内较大的死亡风险造成,而女性寡居现象更为普遍等结论。第三章,主要关注的是苏氏宗族人口的生育问题。为了计算人口生育率,首先分支统计宗族男女性成员的生子数,表格数据显示妻妾多的家庭子嗣并不多。整体数据标明男性成员平均生育约两子,妻妾只有一个半。然后分年龄别计算以表格形式展现宗族男女性成员的已婚生子率。男性成员约1.5,生育高峰在25~29岁,女性成员约1.1,生育高峰在20~24、25~29岁,另外宽广的生育曲线,反映了古代没有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最后在前文基础上论述生育间隔和出生的季节性,苏氏宗族男女性成员的生育间隔约6年,相对来说比其他被研究家族长。出生高峰在秋冬季节,低峰在夏秋季节,反映传统农业社会生育受农耕季节影响很大。第四章,有生必有死,这一章关注的是宗族人口的死亡问题。为了计算宗族人口的死亡率,先统计数据分14个年龄段展示宗族人口的死亡年龄,发现苏氏宗谱中记载的长寿的人数不少,相对高寿女性居多。借鉴前人方法,通过计算预期寿命高低来估测死亡率的高低。三大分支男女性成员的预期寿命大致在35~45之间,男女性之间相差大约三年,且相对较高,与安定战乱较少的徽州地理环境有必然关系。然后进一步计算人口存活率,以此估算宗族的大致人数规模。相对应的宗族人口的死亡季节性,死亡高峰在夏冬季节,低峰在春夏交替之际,死亡存在不可抗因素,多数死亡由天灾人祸造成的。
其他文献
影视文化消费是我国文化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因特网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上的网站和论坛将自己对于
介绍了高架桥的建设背景,分析了高架桥对城市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根据高架桥建设观念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高架桥的发展趋势,对营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有一定的意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一种带有动力特性的人格特质,对个体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指导作用。已有研究分别考察了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趋化和吞噬作用使病原体失活,从而进行免疫防御,杀灭病原体。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分泌抗微生物蛋白颗粒来
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传统生活模式,促进了新知识、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同时由于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也出现了一些在互联网上侵害
第一部分GLP-1RA促进C3H10T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熟棕色脂肪细胞目的:研究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通过促进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而减轻体重,该基础实验
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的软实力是培养和造就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阐述了高职院校将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软实力;以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精心打造软实力的出发点
人格作为个体社会价值与精神形象的体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青少年学生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敏感时期,加强其人格培育,使之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口耳相传或动作传授为主要方式进行传承,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无论是对个人或民族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叶酸水平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孕检的1 315例孕早期(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