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取向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阶段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并且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故事本身就具备趣味性、生活化、符合幼儿已有认知经验等特点,加上通常以叙述、演绎和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等呈现形式,在深受儿童喜爱的同时,还能够让儿童在故事中收获经验,获得发展。因此,开展故事教学是符合3-6岁儿童认知发展的有效教学途径。但是现行的幼儿园故事教学实践中,故事教学活动的作用却发挥有限。与此同时,生态学的一些理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前教育领域中,并且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强调以整体性、平衡性、联系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性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状态。这为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及其实施进行重新审视,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有关理论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并进入江苏省无锡市Y园进行观察、访谈、收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的案例,之后对收集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还就其中的部分案例与教师进行商讨与修改,从而得出生态取向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期发挥出生态取向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对促进幼儿发展更深层次的作用。研究发现,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应体现出整体全面性、动态平衡性、多元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这四个具有生态取向的主要特征,从而发挥出生态学对于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意义。这些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层面上,体现在构建生态型的故事教学理念;幼儿层面上,体现在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教师层面上,体现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以上的理论指导,反观幼儿园故事教学实践,存在着故事教学目标单向思维化、故事教学内容文本固定预设化、故事教学过程规定刻板化、故事教学评价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的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对以上问题分析,归因到教师和环境两大方面,教师方面主要为教师生态素养不足,对儿童心理需求把握不足,对故事作品解读和表现力不足;环境方面主要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相关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创设不足。根据以上的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幼儿园具体案例,提出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从教学活动设计的四个维度出发,在目标设计上应体现出全面性、开放性与融合性;在内容设计上应选择生活化、童趣化、多元化的故事教学内容文本;在过程设计上应加强互动性、通过教具、表演、设问的方式增强情境性,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投放相关材料、开展多种形式增强体验性;在教学评价上应确立以主体取向为主,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为辅的评价取向;落实以促进师幼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基点;确立以注重评价者、被评价者、具体评价情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5G网络建设的规模不断加快与普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在2020宅经济的作用下,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未来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与投放需求稳步上升,移动终端媒体也为互联网广告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创新的动态化视觉语言,人们对于广告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呈现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此之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
本文以元押印为主要研究对象。元押印为元代流行的一种以发挥凭信功能为主的实用印章,其特殊的凭信作用使得元押印具备一定形式上的设计性。元押印所盛行的时期——元代社会,为蒙古族统治,多民族文化融合并存的时代,各民族人群之间的密切交流,思想的交融转变也给予了元押印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另外元代社会蓬勃发展的艺术文化,宗教精神也对元押印的设计思想有一定浸润滋养的作用。元押印中所包含的多种印文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能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联通主义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学习理论对学习者能力进行了解释,然而当下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层面的分析研究。而对此进行探究将有助于丰富与完善当前的理论认识,也为进一步设计与改善教学实践,优化学习者能力培养过程奠定基础。并且cMOOC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联通主义实践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者行为数据,为开展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位
体验经济、数字化时代、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行业主动“触网”寻求改变,“云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了解,野生动物观察领域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过程中,观察体验的优劣对观察者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野生动物在线观察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这种观察体验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以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分析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传统发展模式已阻碍当前经济的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推行绿色发展刻不容缓。而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性、生态性和物质性空间载体,贯穿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质量要求。因此,本研究在梳理以往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将绿
在现代汉语中,“形+(了)+宾”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我们对《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2003年版)中能够进入“形+(了)+宾”构式的形容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在考察的基础上重点对“形+(了)+宾”构式的语义、功能、成因进行了分析。论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形容词带宾语结构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理论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景观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步加快,各城市竞相进行各类公共建设,形成了广场建设热潮。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府急功近利的决策等,早期的城市广场建设注重展示性,大多呈几何形态、布局严谨且追求平面构图,忽视了环境的塑造和人文关怀,广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社会生活
1927年后,在国民党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和民众教育精英的共同参与下,民众教育在近代中国快速崛起。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民众教育高校,应运而生。作为典范,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通过培育人才和开办民众教育实验区等方式,与无锡政府、实业界、商界以及底层劳苦大众展开了多方的互动。在这场互动中,学院不仅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还促进无锡城乡的发展。因此,深入的研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与无锡的互动,探讨其与无锡
随着互联网的方兴未艾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极速发展,大众互动交流的渠道与方式更趋多元,表情符号在网络空间中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广受大众的欢迎,其作为网络社交空间中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是青年网络亚文化的符号表征形式。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语言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切入,针对表情符号的产生、特点、功能、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将其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从文化层面切入表情符号的视觉设计研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