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OT:PSS薄膜的电导率和功函数对硅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有望能够发展成为可商用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但目前能够获得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商用太阳能电池还有一定差距,所以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改性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众多的改性工艺中,PEDOT:PSS的改性已成为提高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PEDOT:PSS的改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提高电导率和功函数。本论文的工作重点围绕PEDOT:PSS的改性展开。一是研究了PEDOT:PSS的电导率对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二是探究了PEDOT:PSS薄膜的功函数提高与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之间的联系。工作细节如下:(1)探究了制备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工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9S8@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提高PEDOT:PSS的电导率;采用霍尔效应测试系统探究了PEDOT:PSS电导率、载流子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对Co9S8@N,P-MWCNT掺杂浓度的依赖性。进一步研究了PEDOT:PSS电导率的变化对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o9S8@N,P-MWCNT的掺杂浓度为0.2 mg/ml时,PEDOT:PSS薄膜的电导率从719.42 S/cm提高到970.87 S/cm,所制备的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达到最佳值。该器件能输出645 m V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也有显著的改善,器件最终获得了13.44%的光电转换效率。该器件与已有文献报道的掺杂纯碳纳米管(CNT)的器件相比,我们的器件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表明Co9S8@N,P-MWCNT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应用价值。(2)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了少层的Mo S2纳米片,然后用Au纳米颗粒对其进行修饰制备了Au@Mo S2纳米复合材料。对Au@Mo S2的成分和形貌进行分析后,将其作为掺杂剂对PEDOT:PSS薄膜进行掺杂改性。探究了Au@Mo S2的掺杂浓度对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最终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未掺杂时的11.85%提高到了13.40%。光电转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主要来源于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的增加。通过UPS研究了Au@Mo S2掺杂对PEDOT:PSS薄膜功函数的影响,发现薄膜的功函数从4.71 e V提高到4.93 e V,这增加了PEDOT:PSS-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内置电场,加速电荷的提取和分离,提高了PEDOT:PSS薄膜的空穴传输能力。使用Mott-Schottky模型辅助研究了内建电场的变化与PEDOT:PSS薄膜功函数的联系。
其他文献
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已成为有机反应中化学转化的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方法。亚胺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在工业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催化氧化偶联胺类生成亚胺是一种绿色技术,但在温和条件下有效转化仍然存在挑战,因此,设计与开发高效光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碳点(CDs)是由尺寸小于10纳米的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和各种表面官能团,是非常有前景的无金属光催
学位
石墨烯独特的狄拉克锥结构及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使其表现出极高载流子浓度、超高迁移率、无损弹道传输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新型材料研究及微电子元件集成。但是,零带隙和弱光吸收系数使石墨烯器件缺乏宽带吸收和高增益,所以想获得灵敏的石墨烯光响应器件,均需集成光吸收或光增益介质。锗量子点(Ge QDs)由于其量子限域效应、高吸收系数、近红外灵敏响应等特性,使得Ge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可发挥协同
学位
新能源太阳能驱动的多相光催化在解决能源和环境挑战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无污染的小分子无机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光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只能被紫外光激发,从而影响其在太阳光以及可见光条件下的应用。并且TiO2中快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复合往往导致量子产
学位
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日趋严峻,清洁可再生的氢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利用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是一种极佳选择,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稳定性好,具有可见光吸收特性与合适的导价带位置,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制氢催化剂。但通过氰胺类化合物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的g-C3N4具有比表面积小,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荷复合严重,催化效
学位
少孢节丛孢(Orbilia oligospora)是捕食线虫真菌中可以产生一类特有的杂合生源信号小分子化合物—少孢素类化合物(Arthrosporols),其参与调控真菌形态和土壤定殖。本实验室前期鉴定了少孢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AOL_s00215g上的9个关键生物合成基因274,276-283,但在簇上邻近的非生物合成基因284-286功能尚不清楚。因此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这三个基因分别进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相变材料(Nano phase change materials,NPCMs)由于在太阳能收集,废热回收以及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巨大应用而备受关注。但是,获得在高温条件下(例如180℃)形状稳定且不发生泄漏的NPCMs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几乎所有已报道的NPCMs的形状稳定性研究都集中在100℃以下,该温度远不能满足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加工要求,例如聚氯乙烯,在剪切力作用下
学位
目前,荧光粉转换型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已成为固态照明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该技术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色温高、色纯度低、热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等问题,高质量红色荧光材料在白光LED中的应用是解决色温高和热稳定性差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硼磷酸盐KNa4B2P3O13为基质,通过高温固相法分别掺杂激活剂离子Sm3+、Eu3+、Pr3+及Mn4+,制备了系列红色荧光材料,深入研究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
学位
制氢技术对于氢能发展至关重要,水解制氢作为典型的能量转换反应,需要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势垒。虽然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出色的性能,但因成本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成本较低且性能优异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前景广阔。其中,以泡沫金属为支撑的复合催化剂可避免粘接剂的引入、自身的多孔结构与高导电性可有效促进反应进行。鉴于此,本文以自支撑磷化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磷化钴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电催化性能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学位
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能源问题,在此过程中,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超级电容器因为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储能领域占据重要一席,同时它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作为一类新兴的电极材料,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道结构等优点。其中,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所独有的长程有序的孔道结构能为电解质离子以及电荷转移提供良好
学位
燃料油类中含氮、含硫化合物,一直以来是油类能源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和影响燃料电池应用等。π络合键是一种存在于过渡金属中的弱键,该键的形成能够有效分离CO、烷烃和有机杂环化合物,利用该技术设计的选择性吸附剂在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π络合吸附剂具有制备成本低廉,选择性好等特点,在燃料油脱硫脱氮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配合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表面的含氧官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