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城镇社区人群中育龄妇女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发生率,并对医院门诊RSA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研究RSA的各种病因顺位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以城镇社区常住人口底册为基础,随机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矣六社区约4万常住人口的社区,排除男性和18岁以下、50岁以上女性,剩余人群中近三年内有过妊娠情况的已婚妇女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确定被调查妇女的配偶、父母、子女作为次要调查研究对象。由调查员用入户调查、电话询问核实等方法,收集记录矣六社区2014年1月到2016年7月之间的有过妊娠情况的育龄妇女(18~49岁)的妊娠次数和每次妊娠的结局及详细临床检查结果,计算城镇社区人群中育龄妇女RSA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收集医院门诊RSA患者,以同龄正常生育史夫妇为对照,登记研究对象的详细的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然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前瞻性干预和观察。在知情同意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黄体功能检测、红细胞叶酸浓度、维生素D浓度、常见生殖道感染和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抗体等检测,并对经超声和早孕期激素测定确诊胚胎停止发育的绒毛组织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查。流产胚胎的样本入选原则为:早孕期不明原因流产、习惯性流产患者早孕期停孕、IVF后早孕停止发育、早孕期B超发现无胎心的空孕囊内绒毛组织。方法:用常规G显带分析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夫妻双方外周血淋巴细胞CHR核型,用流式荧光微球阵列人工细胞染色体杂交技术(核型BOBS)检测流产组织/胚胎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用全自动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卵泡期黄体功能性激素(包括抑制素A)和红细胞叶酸含量。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ORCH抗体和25-羟基维生素D。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平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表示差异有极显著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种可能的病因是否有差异,比较病例组各种病因与RSA是否有相关性。结果: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社区人群中RSA患者占育龄妇女人数的48/836=5.74%,平均年龄女方为29.7±5.0岁,男方为31.9±5.5岁。在医院门诊RSA患者中315对夫妇(630人)中染色体异常携带夫妇有31对,TOUCR抗体阳性有145对,生殖道Ct、UU感染301对,叶酸偏低60对,VD缺乏20对,女方黄体功能不足有23人;已生育过正常孩子且无RSA病史的105对夫妇(210人)中染色体异常携带者2对,TOUCR抗体阳性有36对,生殖道Ct、UU感染67对,叶酸偏低19对,VD缺乏5对,黄体功能不足9人。结论:RSA患者在云南昆明城乡社区人群中占育龄妇女人数的5.74%;在所研究的医院门诊患者中,造成RSA的各种病因顺位是遗传异常、感染阳性、内分泌异常、叶酸缺乏、VD缺乏。其中,遗传因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ORCH抗体因素有显著性差异,别的因素对RSA患者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对流产次数的影响中,感染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