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inic acid,5-ALA)是生物体内合成四吡咯类物质(血红素、细胞色素、维生素B12等)的前体。5-ALA作为光动力药物,可以用来诊断治疗皮肤癌、食道癌等疾病。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作为除草剂、杀虫剂、壮苗剂、增产剂,还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抗冻能力。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合成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之下生物合成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5-ALA生物合成两条途径,C4途径由琥珀酰CoA和甘氨酸在限制性酶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LAS)催化下缩合生成5-ALA。C5途径以谷氨酸为前体,在谷氨酰tRNA合成酶,谷氨酰tRNA还原酶,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GSA-ATase)系列酶的催化下最终生成5-ALA。从谷氨酸到5-ALA的三步反应中,限速步骤为谷氨酰tRNA还原酶(HemA)催化的谷氨酰tRNA还原为GSA的反应。在生物体内两分子的5-ALA由5-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催化缩合生成胆色素原(PBG),进而生成四吡咯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尿卟啉原Ⅲ则是生物体内所有四吡咯类物质的共同前体。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均采用C5途径合成5-ALA。本文以NCBI数据库(M57676)的B.subtilis基因组中的hemA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经PCR反应得到hemA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载体pET28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28a-hemA,将其电转化至E.coli宿主BL21(DE3),进行IPTG诱导,实现了hemA基因的高效表达,对其蛋白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的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20%。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谷氨酰tRNA还原酶。重组菌发酵液上清中5-ALA浓量达36.6mg/L,菌液呈红色,过筛试验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验证显色的为卟啉类物质,实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理活性并促进了大肠杆菌中5-ALA的合成和代谢。以重组菌的发酵液中5-ALA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对培养条件中的培养基、摇瓶装液量、接种量三个指标,和诱导条件中的诱导时机、IPTG浓度,诱导温度三个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培养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基础,250ml三角瓶,分装30ml LB培养基,接种比例为1:50,最优的诱导时机为菌体对数生长期期,诱导剂IPTG的浓度为0.4mM,诱导后的培养温度为37℃,诱导后12h取样,发酵液中5-ALA浓度最高可达52.1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