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运用教学实验法,以完整-分解教学法为研究对象,以羽毛球技术高远球和挑球为教学内容,自主招生年龄在13-14岁初学阶段的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与传统分解-完整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两种教学方法对羽毛球高远球和挑球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该年龄段的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和依据。结果发现: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高远球和挑球上都有显著性的效果;实验组第一次与第七次高度达标平均成绩(高远球:2.73个、7.93个;挑球:4个、8.2个);远度达标成绩得分(高远球:14分、76.33分;挑球:12.4分、68.8分)。对照组第一次与第七次高度达标平均成绩(高远球:2.13个、6.2个;挑球:3.67个、8.67个);远度达标成绩得分(高远球:23.53分、62.73分;挑球:6.53分、63分)。
2.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远球达标成绩、技评成绩和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实验组高远球达标成绩为7.73分、技评成绩为7.52分、总成绩为7.63分,对照组高远球达标成绩为7.4分、技评成绩为6.95分、总成绩为7.2分,实验组的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
3.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挑球达标成绩、技评成绩和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实验组挑球达标成绩为7.73分、技评成绩为7.83分、总成绩为7.75分,对照组挑球达标成绩为7.4分、技评成绩为7.63分、总成绩为7.52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1.对于13-14岁阶段的青少年,在羽毛球基本技术高远球教学方法上来说,完整-分解教学法较于分解-完整教学法更适合该年龄段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要领,充分利用身体完整协调发力。
2.对于羽毛球基本技术挑球而言,两种教学方法从挑球高度、远度和完整程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用两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充分掌握挑球技术。
3.对于学生掌握羽毛球高远球高度和远度程度上来说,学生掌握远度的能力好于高度,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击球点的位置和抢高点意识的培养。
4.对于学生掌握羽毛球挑球高度和远度熟练程度来说,高度效果好于远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动作完整性,不要着急收手腕,导致击出球见高不见远。
5.在羽毛球技术掌握顺序上,学生掌握挑球能力好于高远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两种技术的教学顺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高远球和挑球上都有显著性的效果;实验组第一次与第七次高度达标平均成绩(高远球:2.73个、7.93个;挑球:4个、8.2个);远度达标成绩得分(高远球:14分、76.33分;挑球:12.4分、68.8分)。对照组第一次与第七次高度达标平均成绩(高远球:2.13个、6.2个;挑球:3.67个、8.67个);远度达标成绩得分(高远球:23.53分、62.73分;挑球:6.53分、63分)。
2.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远球达标成绩、技评成绩和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实验组高远球达标成绩为7.73分、技评成绩为7.52分、总成绩为7.63分,对照组高远球达标成绩为7.4分、技评成绩为6.95分、总成绩为7.2分,实验组的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
3.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挑球达标成绩、技评成绩和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实验组挑球达标成绩为7.73分、技评成绩为7.83分、总成绩为7.75分,对照组挑球达标成绩为7.4分、技评成绩为7.63分、总成绩为7.52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1.对于13-14岁阶段的青少年,在羽毛球基本技术高远球教学方法上来说,完整-分解教学法较于分解-完整教学法更适合该年龄段学生掌握高远球技术要领,充分利用身体完整协调发力。
2.对于羽毛球基本技术挑球而言,两种教学方法从挑球高度、远度和完整程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用两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充分掌握挑球技术。
3.对于学生掌握羽毛球高远球高度和远度程度上来说,学生掌握远度的能力好于高度,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击球点的位置和抢高点意识的培养。
4.对于学生掌握羽毛球挑球高度和远度熟练程度来说,高度效果好于远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动作完整性,不要着急收手腕,导致击出球见高不见远。
5.在羽毛球技术掌握顺序上,学生掌握挑球能力好于高远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两种技术的教学顺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