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主呼吸胸科麻醉是指麻醉期间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实施静脉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手术期间术侧胸腔与大气相通,医源性气胸导致术侧肺萎陷从而产生合适的手术空间,健侧肺保留自主呼吸维持气体交换。在该种麻醉方式中,由于分钟通气量减少存在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情况,此时可能影响患者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状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脑氧饱和度监测能无创、敏感、实时、持续地监测局部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主呼吸麻醉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择期行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30例。自主呼吸麻醉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脏层胸膜表面麻醉、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麻醉期间持续监测并在各时段记录脑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分析手术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变化趋势、最低值、下降幅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3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胸膜腔粘连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而退出研究,最终纳入27例。患者麻醉前清醒时rSO277.9±5.7%,麻醉诱导后rSO2为83.5±4.5%,手术期间rSO2最低值86.5±6.6%,手术结束时rSO2上升至88.3±5.8%(P=0.02)。17例(63%)患者rSO2最低值大于80%,所有患者的rSO2均大于60%。手术期间25例(92.6%)患者rSO2最大降幅小于20%。所有患者手术期间SpO2均大于90%。手术开始前PaO2339.4±100.9mmHg,开胸后45min时PaO2下降至手术期间最低值139.9±52.6mmHg,手术结束时PaO2为255.1±87.4mmHg。手术开始前PaCO246.8±10.6mmHg,手术开始后所有患者的PaCO2均升高,开胸后15分钟上升至最高值68.3±10.6mmHg,手术结束时PaCO256.7±14.7mmHg。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麻醉期间rSO2与PaCO2、HR呈正向线性相关,与pH、PaO2、MAP、BIS无相关性。
结论自主呼吸胸科麻醉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维持良好,大部分(92.6%)患者rSO2降幅小于20%,所有患者rSO2绝对值高于60%,麻醉期间rSO2与PaCO2、HR呈正向线性相关。
方法选择择期行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30例。自主呼吸麻醉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脏层胸膜表面麻醉、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麻醉期间持续监测并在各时段记录脑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分析手术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变化趋势、最低值、下降幅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3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胸膜腔粘连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而退出研究,最终纳入27例。患者麻醉前清醒时rSO277.9±5.7%,麻醉诱导后rSO2为83.5±4.5%,手术期间rSO2最低值86.5±6.6%,手术结束时rSO2上升至88.3±5.8%(P=0.02)。17例(63%)患者rSO2最低值大于80%,所有患者的rSO2均大于60%。手术期间25例(92.6%)患者rSO2最大降幅小于20%。所有患者手术期间SpO2均大于90%。手术开始前PaO2339.4±100.9mmHg,开胸后45min时PaO2下降至手术期间最低值139.9±52.6mmHg,手术结束时PaO2为255.1±87.4mmHg。手术开始前PaCO246.8±10.6mmHg,手术开始后所有患者的PaCO2均升高,开胸后15分钟上升至最高值68.3±10.6mmHg,手术结束时PaCO256.7±14.7mmHg。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麻醉期间rSO2与PaCO2、HR呈正向线性相关,与pH、PaO2、MAP、BIS无相关性。
结论自主呼吸胸科麻醉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维持良好,大部分(92.6%)患者rSO2降幅小于20%,所有患者rSO2绝对值高于60%,麻醉期间rSO2与PaCO2、HR呈正向线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