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致;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分型可分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多见,占90%-95%。2型糖尿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多种基因和多个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的城市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1980年全国14省市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的14省份调研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可以了解到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YinJ他们在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我国到2010年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13年公布的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的糖尿病人数以9840万位居全球首位。据流行病学显示,在每年全球人口死亡病因中有63%是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资料显示:糖尿病为第九大死因。有文献报告到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或将跃居为第七位主要死因。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这一类型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流行病学报告称1993年我国卒中患病率为0.4%,短短20年时间,我国卒中患病率上升至1.23%,且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在2008年全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占所有卒中患者的比例为21.0%~44.4%;王陇德等人在《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指出:糖尿病可以使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的1年病死率增加12%,复发率增加14%,不良功能预后增加1.58倍,但在控制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57%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人们在早期认为C肽没有生理功能的,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最近大量的研究显示,C肽的生物学作用逐渐被发现,但在C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报道不一,C肽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尚无定论。
尿酸作为核苷酸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证明尿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血清C肽和血尿酸在脑梗塞患者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为预防和减缓T2DM患者进展为脑梗塞的治疗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03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是否患急性脑梗死分为:①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51例为观察组;②2型糖尿病不合并急性脑梗死组71例为对照组。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及分类标准,急性脑梗死诊断采用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采用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再将DMCI组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分的分为轻度缺损,大于或等于5分的为中、重度缺损。统计学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清C肽、血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1)单因素分析
1)用shapiro-wilk方法,对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轻度和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的定量变量(年龄、血清空腹C肽、血清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的方法,若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年龄),我们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2)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
正态性检验除了空腹血清C肽和血清尿酸之外,纳入其他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对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空腹C肽和年龄较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则较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低。
2)性别和血清空腹C肽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血清尿酸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空腹C肽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血清尿酸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这一类型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流行病学报告称1993年我国卒中患病率为0.4%,短短20年时间,我国卒中患病率上升至1.23%,且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在2008年全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占所有卒中患者的比例为21.0%~44.4%;王陇德等人在《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指出:糖尿病可以使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的1年病死率增加12%,复发率增加14%,不良功能预后增加1.58倍,但在控制血糖平稳后可以减少57%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人们在早期认为C肽没有生理功能的,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最近大量的研究显示,C肽的生物学作用逐渐被发现,但在C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报道不一,C肽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尚无定论。
尿酸作为核苷酸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证明尿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血清C肽和血尿酸在脑梗塞患者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为预防和减缓T2DM患者进展为脑梗塞的治疗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03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是否患急性脑梗死分为:①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51例为观察组;②2型糖尿病不合并急性脑梗死组71例为对照组。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及分类标准,急性脑梗死诊断采用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采用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再将DMCI组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分的分为轻度缺损,大于或等于5分的为中、重度缺损。统计学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清C肽、血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1)单因素分析
1)用shapiro-wilk方法,对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轻度和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的定量变量(年龄、血清空腹C肽、血清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的方法,若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年龄),我们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2)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
正态性检验除了空腹血清C肽和血清尿酸之外,纳入其他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对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空腹C肽和年龄较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则较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组低。
2)性别和血清空腹C肽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血清尿酸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空腹C肽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血清尿酸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