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丸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对脑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调控作用。
  方法:通过左侧肾主动脉狭窄手术制成高血压大鼠模型,再联合高脂乳剂喂养的方法制作高血压高血脂的脑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取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叶酸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大黄蛰虫丸组、叶酸组及模型组均手术造模,造模前后测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成功模型给予高脂乳剂喂养,正常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喂养14周后,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及叶酸组分别给予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3ml灌胃,观察给药时间为8周。给药前后分别称重,采腹主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各组大鼠脑血管标本内膜变化。
  结果:1.模型评估手术造模前后评估各组血压,造模前各组尾动脉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血压(SBP、DBP、MAP)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除正常组外各组之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后组内比较各组血压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正常组血管内膜光滑,中层平滑肌排列整齐,而模型组血管内膜增厚,表面凸凹不平,可明显见到增生、脂质斑块形成,内膜下平滑肌排列紊乱,而叶酸组及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局部内膜增厚,少量内增生、脂质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大黄蛰虫丸高、中剂量组可见局部内膜轻度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
  2.体质量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造模的各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质量均明显增加(p<0.05),造模的各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有增加,其中模型组、叶酸组、大黄蛰虫丸小剂量组体质量均增加明显,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叶酸组及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血脂变化治疗前,治疗组各组大鼠血脂水平(TC、TG、LDL-C)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C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组血脂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叶酸组TC、TG水平较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蛰虫丸高、中剂量组TG水平较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LDL-C、HDL-C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较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叶酸组HDL-C水平与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组LDL-C水平较大黄蛰虫丸(高、中)组显著升高(p<0.05),与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HCY水平变化治疗前,模型组、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HCY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间在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HCY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叶酸组与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模型组及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
  5.炎性因子变化治疗前,模型组、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炎性因子(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炎性因子(hs-CRP、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5),叶酸组、大黄蛰虫丸(高、中、低)组hs-CR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黄蛰虫丸高、中、低剂量组TNF-α水平较叶酸组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1.大黄蛰虫丸可以有效降低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体质量、血脂(TC、TG、LDL-C)及炎性因子(hs-CRP、TNF-α)水平,且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
  2.叶酸片在降低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的效果与大黄蛰虫丸高剂量、中剂量组相当,优于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而在控制大鼠体质量增加、降低TC、TG、LDL-C及TNF-α水平方面,大黄蛰虫丸高、中剂量组优于叶酸片及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及五音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明确二者联合应用对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为行TKA的患者提供简单、无创、便捷、经济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于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背景与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由多因素引起的、多脏器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尤其是20~24岁的育龄期妇女,因其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对社会人群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目前证实SLE的免疫学特征主要是多克隆B细胞激活和T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肾
期刊
目的: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心力衰竭和卒中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房颤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加快了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促进结构重构;临床应用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但其改变电重构,抑制房颤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杨宁通过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治疗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学位
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威胁男性健康。病理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创方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特异度低。因此有必要寻找新型无创或微创的检测手段、标志物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外泌体是液体活检领域的新星,反映来源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有极大的潜力作为疾病诊断的新的标志物。有研究证实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髓系未成熟细胞和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肿瘤细胞外泌体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  方法:  1.GES-1细胞株和SGC-7901细胞株,经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常规培养后更换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基础培养液继续培养48-72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  2.细胞培养上清经超滤浓缩后,采用超速离心法,在不同离心力和离心时间条件下提取GES-1细胞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