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规范监督者,将政务公开依托电子政务等互联网要素,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公共服务需求成为一种直接选择。本论文意在研究锦江区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公开建设情况,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层面,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公开评估的理论现状,制定一套适合基层政府的指标体系,完善了理论体系。实践层面,通过研究、分析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的实际问题,结合评估结果和北京市大栅栏街道的领先经验,对书院街道提出了电子政务公开改进对策,进一步提升书院街道公共管理效能,助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本论文将锦江区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建设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将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作为一个横向比较对象。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与相关理论,调查、分析了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的现状,制定了电子政务公开的评估体系、标准,最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综合法对基层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相关的国内外理论进行研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借鉴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评估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基于锦江区书院街道电子政务服务评估实例分析,横向对比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对当前电子政务工作的现状进行效果评估,并且为今后的效果评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运用计量分析法对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实际情况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的建设与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上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但是,通过书院街道与大栅栏街道电子政务公开效果对比研究发现,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一是执行意识不够。书院街道虽然做到了多个电子政务平台发布讯息,但是内容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二是公众参与度不够。从评估结果来看,书院街道在政民互动相关的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很差。不仅没有立足于公众的切实需求,而且也没有公众的意见反馈,不利于今后的持续发展。三是平台建设不理想。政务平台构建以后没有后期持续的改进、完善,造成公众使用感不佳。四是制度保障不健全。没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政府部门既缺乏前期的调研工作,又缺乏自主性。五是组织保障不合理。从根本上,不重视电子政务公开建设,相关建设工作停留于考核要求,配备的硬件设备和服务人员不够合理。本论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公开服务效果的五点建议:一是提高政务意识,加强公众参与;二是完善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整合;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评价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