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剂量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使用不当易引起不良反应,药典和教科书对附子的用量有明确的规定,为 3-15g。然而在临床上超剂量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医院调研对附子剂量的应用情况及规律进行分析,并以附子在汤剂中不同浓度及不同药味比例时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探索其在汤剂中的煎出规律,为临床使用附子时合理选择剂量提供依据。   方法:①通过对文献中附子的处方整理,分析、探索历代关于附子剂量的应用情况及规律;②通过对郑州地区三家中医院 2010年全年含附子处方的整理,分析、了解目前医院处方中附子剂量的应用情况及规律;③通过对附子不同浓度的水煎液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测定,了解其在不同浓度时煎出量及单位药材转移率变化规律;④通过对含附子的不同药味比例的处方水煎液中指标性成分的测定,了解附子在不同药味比例处方中指标性成分煎出量及单位药材转移率变化规律。   结果:①附子自古就有大剂量使用记载,而且在现代医案等文献中,特别是“火神派”著作中也普遍存在大剂量使用现象,文献调查资料中超剂量使用率达62.09%;②郑州地区三家中医院对附子均存在大剂量使用现象,使用率分别为 11.41%、10.06%、19.00%。处方中与附子同时配伍基本相同,使用较多的药物有黄芪、茯苓、干姜等,三家中医院附子在处方中的使用比例、剂量分布频率、使用时间、使用范围等情况大致相似;③附子不同浓度的单煎水煎液中苯甲酰类乌头生物碱煎出增长率逐渐降低;单位重量药材中苯甲酰类乌头生物碱煎出量随附子用量增加(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④含附子不同比例处方水煎液中苯甲酰类乌头生物碱煎出量随附子占处方比例降低而降低,但在含附子的对药中其指标性成分煎出量不遵循这一规律。   结论:通过对文献查阅、医院处方调研得出附子剂量使用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验研究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古今均存在附子大剂量使用现象。附子大剂量使用现象与药典和教科书中的规定相矛盾,建议设立适宜的变通空间,可表述为“一般适应症使用不大于 15g,在危急重症时可临床适当增加用量”等字样,为医生对附子的使用提供法律依据;②附子中苯甲酰生物碱的煎出率与附子剂量和处方中其他药物使用情况有密切关系,当正确辨证,110℃煎煮110min时,附子剂量占处方总重 5%以下其剂量可适当用到30-100g。
其他文献
为加强各地方视协的队伍建设,发展和繁荣电视艺术事业,经中国视协第三届主席团第八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团体会员单位和优秀工作者予以表彰。表彰活 In
江泽民同志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
电视媒介作为最直接的大众传播工具,一直处于公共信息传播的舞台中央,尤其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天直播,让观众对公共大事件有了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这之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合成了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聚8-羟基喹啉镓(Gaqq3)n.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XRD)研究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相结构;利用热重(TG)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利用紫外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矿井井型的隶属函数,多层次影响因素树状模型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提出了新的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方法.对模糊数学应用于矿井系统参数设计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为此,可将课程设置为三类:英语基础课、英语专业课和贸易知识课,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中药挥发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而出的油状液体。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挥发油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
针对现有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新算法。算法的构造借助于差别矩阵,结合集合运算,采用迭代的思想,利用完备优化算子,最后得到决策表的
“我用八万六千四百秒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静静的夜里,为什么总有受伤的灵魂?我用一杯咖啡的温度,体贴二百零六块骨骼组成的躯体,深夜的你、深夜的我不再陌生……” “I us
研究背景甘草黄酮具有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肿瘤及酶抑制等作用,已经作为有效原料药应用于美白化妆品中,但由于甘草黄酮溶解度较差,在皮肤的局部药物浓度偏低,导致美白作用不佳。微海绵是一种载体系统,能够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滞留量,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还能提高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将甘草黄酮与微海绵相结合,对于治疗皮肤局部性疾病或美白祛斑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在课题组对微海绵研究的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