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n-3PUFAs对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fat-1转基因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内源性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PUFAs)后,对小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n-3PUFAs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病情的影响。
  方法:同窝小鼠4周龄时,剪取其尾尖提取DNA进行普通PCR,通过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型后,据此将同时期出生的小鼠分为两组:野生型(WT)小鼠组与fat-1转基因小鼠组,每组各18只雄鼠;饲养四周后,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方法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两组帕金森病模型鼠同时进行转棒疲劳仪实验,比较两组模型小鼠在转棒疲劳仪上停留时间的差别,并与相同饲养条件下正常同龄小鼠在疲劳仪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颈椎脱臼处死两组模型鼠,取小鼠大脑备用;每组随机选取6个鼠脑做相应处理后,电镜观察两组小鼠大脑纹状体部位突触囊泡数量和突触结构的变化并与相同饲养条件下正常同龄小鼠相同部位做比对;随机选取每组6个鼠脑,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观察比较两组模型鼠鼠脑冰冻切片大脑纹状体部位星形胶质细胞中间纤维蛋白GFAP的免疫荧光,观察比较两组模型鼠鼠脑冰冻切片大脑海马部位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蛋白IBA1的免疫荧光及TMEM119的免疫组化;提取剩余鼠脑海马区、纹状体和黑质的蛋白质以及海马区、纹状体总RNA,用提取的蛋白质分别进行GFAP、IBA1的Westernblot实验及TMEM119、TH的ELISA实验,比较两组帕金森模型鼠各相关蛋白含量的差别;将提取的各组总RNA分别进行逆转录,得到GFAP、IBA1、TMEM119三种蛋白的mRNA,并用得到的mRNA进行qPCR,比较两组帕金森模型鼠各组蛋白mRNA表达量的差异。
  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fat-1转基因小鼠在转棒疲劳仪上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增加约18%),fat-1转基因小鼠突触囊泡有所增加,TH的ELISA实验结果显示fat-1转基因小鼠酪氨酸羟化酶的水平高于野生型小鼠(P<0.0001);形态学观察,在两组小鼠的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中,我们能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IBA1、TMEM119的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相关形态;相关蛋白进行定量实验后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IBA1的Westernblot实验结果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TMEM119的ELISA实验结果均显示:fat-1转基因小鼠这三种蛋白的含量要少于野生型小鼠的蛋白含量(P<0.05,P<0.05,P<0.0001);并且fat-1转基因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以及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TMEM119的mRNA表达量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P<0.001,P<0.0001)。
  结论:fat-1转基因小鼠体内增加的n-3PUFAs,能够改善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部分病征,抑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纹状体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减少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氧化损伤,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这可能是n-3PUFAs改善帕金森病病征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文夕的“三花系列”——《野兰花》《海棠花》《罂粟花》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时十分轰动,引起小说评论界热议。而后,由于话题的敏感性,《罂粟花》在一段时期内被禁,文夕也离开深圳并终止了文学创作,鲜有评论者对她的作品进行研究。文夕因刻画二奶形象而成为边缘化的作家,“三花系列”也成为边缘化的作品。笔者试图挖掘“三花系列”被埋藏的价值,并借此呼吁学界关注边缘化的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  第一章论述富凤阁中的二
学位
作为曹禺戏剧生命的又一高峰,《北京人》因其诗化风格与丰富内蕴始终为研究者所乐道,然而赞誉、解读不断的同时,其版本变迁却少有人关注。实际上,自1941年初版以来,大大小小的修改已使这部剧作出现多个版本,不仅对剧作的经典化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理解阐释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更内在地反映出曹禺与时代话语间明显存在的拉锯与磨合。本文试从《北京人》的版本变迁入手,通过梳理、互校分析其各版本间的本质差异,并探究于此背后
与80年代相比,现今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原自身也几经沉浮,遭受了不同的境遇。这些变化使得他的近作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开始对“形而下”的现实题材报以关注。但是,无论写作题材怎样变化,马原始终坚持着虚构立场,并且一辈子只着迷两个方向:形而上和诗意。本文将直面马原的近作本身,从文本出发,探寻其身逢变故之后寻找到的形而上和诗意。  绪论部分力图通过对文学史和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还原马原作为先锋派
学位
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不是理念的阐述,而是直接观察的真实。这种真实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的真实,这与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从现象学角度考察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出发点。  我们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出发,把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空间分为身体空间、被知觉的外部空间和被体验的主观空间三种。  镜头是电影的眼睛,录音设备是电影的耳朵,演员的躯体承担着电影的运动。塔可夫斯基电影空间通过
《皇明诏令》一书收录了自明太祖登基至嘉靖十八年间明朝历代皇帝(建文帝除外)的勅书诏令,系明人写作、明人刊刻,可作为时代明确、真实可靠的语言资料加以使用。在《皇明诏令》一书中,部分勅书诏令采用当时简洁而生动的口语写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汉语口语的真实面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对《皇明诏令》白话勅令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并把它与同时期的其他白话资料相比照,对於近代汉语词汇、语法
史达祖是南宋清雅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其“梅溪句法”在词的创作领域具有典范性,为历代词家所称道。史达祖的创作技法、创作理念、词学观念等集中体现于其词集《梅溪词》中。《梅溪词》中用调来源丰富,对唐、五代、宋的词调均有使用,或出自他人,或出自己手。其中,小令、中调、长调均有涉及,形式多样。史达祖对前人已有词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积极创制新声。使用词调时,对词韵、字声、句拍等要素运用灵活,从不拘泥,以多变
截止目前,学者们关于吴组缃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其“社会剖析派”作家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吴组缃从小在蒙塾接受传统教育,他于1929年夏天考入清华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这种教育经历,使得其身上积淀着古典传统文学的精神给养,这在其作品中也有着隐或显的呈现。在中年和老年阶段,吴组缃将精力投入于教学工作和古典文学研究之中,古典文学与他联系紧密。古典传统影
学位
本文研究的是“各种+X”格式的表量情况。通过搜集大量语料,根据“X”的不同,对“各种+X”的表量情况进行细致地描写,得到了一个由常规“各种+X”到新兴“各种+X”的动态演变过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基本情况。第二、三、四、五、六章是文章的正文部分。根据成分“X”的不同,分别成章。每部分根据量类进行更细致地划分,并
学位
[db:内容简介]
目的:  研究TLR4对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别是免疫调节功能和抗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以TLR4-/-敲除小鼠来源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为细胞模型,并与野生型mBM-MSCs相比较,后检测MSCs的干细胞标志分子、三系分化能力、LPS诱导的PGE2和COX2的表达,以及LPS预处理的MSCs与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共培养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TNF-α和IL-23α表达的抑制效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