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语境下新的执政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必然会遵循生态规律,更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选择生态执政。生态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相辅相成,统一于党的执政方式转变过程中。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多学科研究交叉法,首先对生态执政进行理论定规,分别从词源内涵、必然选择、产生条件、主要内容及特点几个角度对生态执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并以标志性事件或政策为界,创造性地将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历程划分为萌芽、奠基、形成、完善四个历史时期,同时概括总结了各个时期的不同历史特点。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论文深入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三个方面所进行的生态执政实践,分别是通过坚强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的政策引导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加强生态执政的政治保障;通过建立绿色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以及绿色企业运营体系来夯实生态执政的物质基础;通过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体系和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体系来培育生态执政的精神动力。最后,文章对中国共产党的生态实践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污染防治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加强,环保国际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遏制环境质量的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在局部有所改善的同时,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将散见于领导干部培训教材的生态执政思路与做法整合梳理,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执政理论体系以及实践蓝本,有助于推进党的生态执政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