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教育是灌注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它对人的终极关注也必将成就教育永恒的崇高。然而,不断曝出的各种教育新闻真实地彰显着实践中尊重的困境与焦虑,教育一线场域中教师对于“尊重”持何种理解?学生对“尊重”有何种体会?教育主体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此外,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尊重”作为办学理念,这也间接地激发了作者探求基础教育中尊重教育实施状况的研究愿望。尊重教育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已经是一个显性的研究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已不少见。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篇论文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鞍山市的一所初中进行个案调查并做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对这一所学校的教育主体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跟踪研究,调查初期,笔者不定期地跟随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观察学生们在不同课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师生的互动状态。在调查进行两个半月的时候,笔者分别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10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的主题是“谈谈您对尊重教育的理解”,从中了解教师对尊重教育这一理念的认知与体会。在调查进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笔者在该初中选取12个班级,发放300份关于尊重教育开展情况的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人格的尊重、兴趣爱好的尊重、个性发展的尊重、师生关系等几个维度来反映该初中的尊重教育情况。与中学一线教学场域密切接触的三个月的研究过程,为本次研究搜集了丰富的素材。本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一、绪论。包含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理论依据,以及目前有关尊重教育的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内容。二、主题词的界定:尊重教育的理论阐释。本部分重点阐明了尊重及尊重教育的所指,分析了尊重教育得以彰显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阶段尊重教育的特点和必要性。三、走入教育现场:尊重教育的实证调查。本部分首先介绍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进而阐述了实证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学校场域中学生和教师对“尊重”的差异化理解,以及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在感受“尊重”方面存在的异质性。本部分的重点是对个案研究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四、找寻出路:践行尊重教育的实践路径。本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学校中践行尊重教育的实践策略,包括培养“五会”教师,关注隐性教育中的尊重,禁止使用教育忌语等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