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纠正——基于西双版纳勐遮镇的实地调查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教育之所以称为民族教育,因为与普通的国民教育甚至是农村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是体现在受教育的对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而在于教育内容和文化属性上的差别。民族教育因其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决定了民族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传承文化和繁荣各民族。因此,本研究坚持民族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民族个体依托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完好的生存,其个性、身心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而成为幸福的个体。但是民族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社会工具性价值取向影响下,表现为文化传承功能的缺失及教育中“人”的缺席。深究民族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的原因及构建基础教育应有价值取向成为一种必须。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厘定相关维度。第二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首先对实地调查地点--勐遮镇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学校教育状况进行了概述;其次,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应然状态的确立。第三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之实然状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民族基础教育中“人”的缺席;二是民族基础教育文化功能的缺失;第四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之归因。归其原因有:历史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第五部分: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应然状态的回归。针对构建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有价值的途径提出了四条建议:开发多元文化课程,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民族教师,提高多元文化素养;重视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扩大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
其他文献
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于儿童的体格生长、机体免疫、心理发育等等都尤为重要,但众多研究表明儿童睡眠问题高发。问题行为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家庭、社
城市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场一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热点,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同样在我国,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在大力推行,这一形势的带动和
一年一度的小麦播种即将来临,小麦播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长势长相,因播种深度不当造成的冬前弱苗、黄苗、独杆苗、早春死苗、缺苗断垄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群众误认
近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清华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蛋黄与蛋壳”电池. 该电池的电极由纳米粒子创建,它的正极由二氧化钛“蛋壳”和铝“蛋黄”组成.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提高写作水平需要读写结合,实现从读到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写作方法.语文写作是小学语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为了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为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以往民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的颁布,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变得越来越少了,但另一种形式——教育冷暴力行为,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教育冷暴力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的今天,残疾人健身发展相当缓慢,参与率和普及率依旧很低,残疾人健身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受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至今有许多人仍然认为体育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