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PYRAMID激励机制的P2P节点管理体系架构研究——构建安全、自组织、低成本和高参与度的P2P系统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P2P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用户的不合作行为一直是威胁P2P应用系统十分显著的问题,并且成为近几年P2P计算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基于节点合作所构建起来的P2P应用系统中,用户认为无私的合作和贡献将会额外消耗自身节点所有的资源(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等)并降低自身节点的性能,从而自然地拥有对于“无偿合作”的不合作行为。虽然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恶意行为”,但是这种行为的结果却会对P2P系统整体运转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网络群体的崩溃瓦解。因此激励网络群体用户的合作并同时限制不合作行为是保护P2P应用系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以新颖、有效的Pyramid激励机制为中心,以保障P2P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主要内容,借鉴了现实社会经验,从人类意识和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集成了激励机制的节点管理体系架构,为构造安全、自组织、低成本和高参与度的P2P应用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本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当前P2P应用系统提供了一个集成激励机制的节点管理体系架构,这个体系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用户参与程度,限制用户的不合作行为FR(Free-Riding)以及WW(Whitewashing)、合谋(Collusion)、变节者(Traitor)等用户恶意行为,为P2P应用系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网络运行环境。本课题价值还在于: ·体系架构设计基于扩展的Gnutella协议之上,便于在现有的系统上进行快速扩展应用; ·采用了基于交易的量化的信誉方案,既可以解决传统的基于名誉的信任方案所难以处理的非对称兴趣问题和合谋问题;同时采用了接近现实世界货币体系的量化方案,以便于今后商业化P2P应用系统部署的平稳过渡; ·体系架构将节点根据拓扑信息划分成不同区域的候补群体CC(CandidateCommunity),并在实际运行中在CC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兴趣的IBC(Interest-BasedCommunity)群体。并通过优化的搜索策略来降低网络关键链路上的通信流量,从而更大程度上避免网络关键链路堵塞、改善通讯质量、降低网络通讯的整体成本。本文中一系列群体管理方案为进一步有效管理P2P网络中的节点提供了基础: ·体系架构中对于IBC、CC和基于交易的信用系统(Trade-BasedCreditScheme)的联合设计具有抵御WW、合谋、变节者的能力。 在本文课题开展过程中,作者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和技术采用了与已有方案不同的设计和实现。主要创新之处总结如下: ·不同于已有的大量的纯技术方案,本文作者借鉴现实经验,提供了一种将个人意识和认知与技术相结合的激励方案,以试图解决纯粹技术方案所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在处理节点分组时考虑了具体的物理拓扑信息,使用IP地址所包含的信息来指导P2P网络节点的分组,较有效地解决了覆盖网络与底层物理拓扑网络的不匹配问题; ·在群体的设计中,通过设置IBC的形成条件,为IBC形成了一个类似“隔离空间”的功能。新加入节点必须为网络中其他节点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后才能享受更好的服务,这种功能有效的限制了恶意用户通过WW方式滥用网络共享资源,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网络的良好运行; ·基于缓存的捷径技术(Cache-BasedShortcut,CBS)将小容量的成功搜索信息缓存在查询沿途的节点上,而不像传统方案中将结果仅缓存于查询节点上或将所有资源信息缓存于邻居节点上的方法,为P2P应用系统提供了另一种高效的轻量级缓存搜索优化方案; ·体系架构中的IBC群体支持群体层次的表决机制,可以对于关乎群体成员的设置进行表决和通告,使得自组织的单体节点组成了自组织的群体,将自组织性从节点层次提升到了群体层次,从而为更大粒度的自组织性管理提供基础;·Pyramid激励机制与体系架构的群体设计相结合,不但能够有效限制恶意用户的FR行为,同时考虑到相关研究中的结论,设计对于FR行为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容忍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大量传统软件需要向面向对象平台上移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逆向工程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入源如源代码、数据模式和界面表单等。本文
内容中心网络以数据内容本身作为体系架构的中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今以内容分发和检索为主的网络需求和基于IP网络“主机——主机”的通信模式之间的不匹配。内容中心网络
定义了影响无线网络Qos的维度,描述了考虑Qos进行路由决策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背景知识,依据单跳/多跳,单通道/多通道和单路径/多路径对无线网络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每一类网络中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在享受其丰富内容与便捷服务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防止各种网络黑产事件,生物识别技术在革新着旧有的简单身份验证模
多Agent协作是求解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多Agent协作过程中Agent如何组合是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Agent的关系入手,基于动态模糊关系(Dynamic Fuzzy Relation,DFR)建
本文通过对MPEG-4技术的分析,采用面向对象内容的思想对视音频实时传输进行了研究,涉及编解码、同步、交互机制和传输,重点研究和分析了MPEG-4标准的系统部分(ISO/IEC 14496-1)和
本论文以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为核心思想,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出发,以建立数据访问模型为手段去建立与面向对象程序无缝连接的数据模型,并总结一种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数据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软件测试自动化的要求,特别是基于UML的软件开发技术的逐渐普及,基于UML
本课题在综合考虑水平井完井方式和井筒流动影响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复杂的水平井完井耦合模型,并设计编写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求解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这些研究成果
TCP协议最初是为有线网络而设计的,因此运行在有线网络上性能良好。但是目前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从有线网络发展成为有线链路与无线信道共存的异构网络。当TC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