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侧柏林、油松林、白皮松林、元宝枫林、栓皮栎林、槲树林、刺槐林和黄栌林等8种林分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植物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此项研究可系统获取低山地区不同部分人工林下森林土壤的特征,为人工林的土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种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阔叶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优于针叶林,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2)pH值在4.68-6.27之间,酸性到微酸性。不同林分类型表层土壤pH值之间变异较大。从垂直分布来看,随土层深度增加pH值增大。不同林分土壤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均是0cm-20cm>20cm-40cm>40cm-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规律不明显。土壤表层铵态氮比硝态氮略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普遍较低,可能成为森林生长的限制因素。土壤表层的速效钾含量均大于116mg/kg,供应充足。(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比较明显。土壤表层脲酶的活性普遍在0.2mg/g左右,侧柏林和刺槐林的脲酶活性较高。不同林分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较大,侧柏林>油松林>白皮松林>槲树林>刺槐林。侧柏林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达7.25mg/kg,而针叶林中油松林和白皮松林的酶活性较低,在1.96mg/kg-3.4mg/kg间。不同林分土壤中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栌林>油松林1>槲树林>刺槐林,其余几种林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小于0.15mg/g;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侧柏林1>侧柏林2>栓皮栎林>元宝枫林>黄栌林>刺槐林>槲树林>白皮松林>油松林1>油松林2。(4)不同林分类型下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均匀度都比灌木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