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低山地区人工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侧柏林、油松林、白皮松林、元宝枫林、栓皮栎林、槲树林、刺槐林和黄栌林等8种林分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植物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此项研究可系统获取低山地区不同部分人工林下森林土壤的特征,为人工林的土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种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阔叶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优于针叶林,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2)pH值在4.68-6.27之间,酸性到微酸性。不同林分类型表层土壤pH值之间变异较大。从垂直分布来看,随土层深度增加pH值增大。不同林分土壤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均是0cm-20cm>20cm-40cm>40cm-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规律不明显。土壤表层铵态氮比硝态氮略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普遍较低,可能成为森林生长的限制因素。土壤表层的速效钾含量均大于116mg/kg,供应充足。(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比较明显。土壤表层脲酶的活性普遍在0.2mg/g左右,侧柏林和刺槐林的脲酶活性较高。不同林分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较大,侧柏林>油松林>白皮松林>槲树林>刺槐林。侧柏林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达7.25mg/kg,而针叶林中油松林和白皮松林的酶活性较低,在1.96mg/kg-3.4mg/kg间。不同林分土壤中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栌林>油松林1>槲树林>刺槐林,其余几种林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小于0.15mg/g;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侧柏林1>侧柏林2>栓皮栎林>元宝枫林>黄栌林>刺槐林>槲树林>白皮松林>油松林1>油松林2。(4)不同林分类型下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均匀度都比灌木层低。
其他文献
为更好地发挥《作物栽培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在培养农科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从当前实验
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减少失业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失业问题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新的特点,我国
遵照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的布置,《咬文嚼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检查了2006年的18种新闻期刊的编校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新闻期刊的编校质量整体较好,但特别优秀的不多,接受
高职院校因为入学学生的学情与普通高等院校有很大不同,因此更应加强课程改革的进程,以期待高职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理论与实践及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就业
工作过程向导理论作为先进的学习领域课程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我们在《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工作过程向导理论为指导,在实际课程内容的选择、
针对目前地理学本科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教材重理论轻应用、教学体系安排欠妥、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出发,建设性地提出了灵活调整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理论与案例结合教学、多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