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立法预防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国都面临未成年人犯罪增长、犯罪率攀升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概念入手,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特征,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提出要加强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立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公民实施触犯刑法的行为。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违法犯罪主体上18周岁以下的外来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犯罪突出;在违法犯罪类型方面,盗窃、抢劫突出;在犯罪年龄上低龄化趋势明显;从犯罪形式来看,团伙犯罪趋势明显。未成年人犯罪有着复杂的原因,未成年人自身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缺失、社会不良影响都构成了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未成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笔者认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键要从源头上预防,必须加强青少年立法防范,建立少年司法制度。少年司法制度不仅包括少年审判制度,还包括与少年刑事审判相配套的少年检察制度、少年矫正制度、少年警察制度、少年律师制度等;少年司法制度的理念在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教育、校正未成年人。少年司法制度构建要着眼于未成年人个体差异,对未成年人实施特别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应借鉴外国先进制度,从三个方面逐步构建我国少年司法体系:建立独立的少年法、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机构、建立少年司法规则体系。此外,在少年司法领域要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暂缓起诉制度、人格调查制度等特色制度。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低档制成品作为出口贸易结构的主体,但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在我国已经产生许久。美育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美丽是人们期待的,追求生命也是一段美丽的旅程。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
"多语种课程教学",本文指多门外语课程教学。随着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中小学英语教育独尊的传统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英语之外,其他语种的种类和需求在不断增加。
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不容乐观,课堂上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学生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很多课堂形同虚设。"诗心"不存,"素养"安傅?因此,只有深化古诗词课堂改革,才能重拾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稽核规避了企业财务风险、规范经营管理程序,纠正错误行为,内控与财务稽核的有机结合对企业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选取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多索茶碱、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