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和牙周组织缺损模型,观察负载双药的左旋聚乳酸(PLLA)/壳聚糖(CS)控释系统有序控释小白菊内酯和柚皮苷对大鼠炎症状态下牙周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开发治疗牙周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健康组、结扎+手术组、空白支架组(植入空白PLLA/CS支架)、双药组(植入负载小白菊内酯和柚皮苷的PLLA/CS控释系统)和阳性药组(植入已上市药品Geistlich Bio-Oss(?)Collagen)。所有大鼠均使用2-0丝线在大鼠右侧下颂第一磨牙进行丝线结扎。一周后,通过手术在大鼠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侧根方牙槽骨的位置形成牙周组织缺损。给药后2、4、8周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收集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舌侧牙龈组织和下颌骨。Micro-CT扫描测量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和牙周组织缺损区域骨密度值,qRT-PCR检测牙周组织炎症相关基因 IL-6、IL-1β、MMP-2、MMP-9 和成骨相关基因 ALP、OPG、RANKL mRNA表达,HE染色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数量,TRAP染色牙周组织缺损区域破骨细胞数量,IHC染色牙周组织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成骨相关因子ALP表达情况。结果:1)Micro-CT扫描:用药后2、4、8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模型大鼠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大鼠牙周组织缺损区域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2)qRT-PCR检测:用药后2、4、8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牙龈组织IL-1β、MMP2、MMP9和ALP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和8周时,与结扎+手术组相比,双药组牙龈组织IL-1β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阳性药组牙龈组织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在2周和8周时,与结扎+手术组相比,阳性药组牙龈组织ALP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与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牙龈组织ALP mRNA相对表达量在4周时显著下降(P<0.05),8周时显著性升高(P<0.05)。3)HE染色:用药后2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炎症细胞的浸润有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周,与空白支架组相比,阳性药组炎症细胞的数量显著性降低(P<0.05);用药后8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炎症细胞的数量显著性降低(P<0.05)。4)TRAP染色:用药后2周,与结扎+手术组相比,双药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性降低(P<0.05);用药后4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均显著性上升(P<0.05);用药后8周,与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5)IHC染色:用药后2周,与结扎+手术组相比,双药组TNF-α表达显著性下降(P<0.05),与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ALP表达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TNF-α和ALP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用药后8周,与结扎+手术组和空白支架组相比,双药组和阳性药组TNF-α表达均显著性下降(P<0.05),ALP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1)PLLA/CS控释系统有序控释小白菊内酯和柚皮苷,对牙周炎模型下的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大鼠的牙周组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成骨作用。2)PLLA/CS控释系统有序控释小白菊内酯和柚皮苷2周后抗炎效果较好,4周后抗炎效果逐渐变弱,8周后开始产生成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