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关系信任的潜功能研究--以榆林地区民间借贷危机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关系信任向系统信任的转型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以断裂或顽固惰性的方式进行的。关系信任的潜功能,即惯性延续及维稳功能和媒介功能,促使关系信任与系统信任相互共存、相互影响,进而使得社会信任结构的转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转变模式。  榆林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始末,可以为上述的结论提供经验证明。榆林地处我国陕西省北部,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因其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备,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从2000年开始始,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持续迅猛上涨,该地区迎来黄金发展机遇,经济出现爆炸式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催生旺盛的资本需求,民间借贷由此进入繁荣时期。好景不长,自2013年后,煤炭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加之国家去产能的宏观调控政策,以粗放的能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榆林地区的经济遭遇寒冬。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该地区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  毋庸置疑,借贷与信任有着密切的联系。信任是借贷关系形成的根本,不存在没有信任的借贷关系。榆林地区民间借贷关系建立的信任逻辑即是关系信任,这集中的体现在借贷资金基本在初级关系圈内流转以及借贷手续不规范。从信任的视角来看,该地区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是因为关系信任的“功能失灵”造成的。伴随着榆林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民间借贷的性质由互助性转变为逐利性,而潜在的信任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于是出现了关系信任与逐利性民间借贷的错位,关系信任把控借贷风险的作用失灵,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遇冷,导致该地区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榆林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牵引出了两个“意外的后果”:第一,危机没有引发大量的“跑路”、自杀等极端避债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第二,这场民间借贷危机推动了社会信任的转型。而关系信任的潜在功能,即维稳功能和媒介功能是引发榆林地区民间借贷的两个“意外后果”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关系信任潜功能的存在,使得中国社会信任的转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转变模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女子军鼓队组织和基督家庭教会组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人们积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同样面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
数学是一门集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于一体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少教师将数学教学作为一门理论知识来进行讲解,除了按照教材内容、理论内容照本宣科之
湖北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13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产量超过220万t,平均单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53%以上;面积、总产、单产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江汉平原地处湖北腹
学位
基于社会交换网络理论视角,本文旨在分析乡村市场现状,总结当前乡村市场发展的经验,理清村内村外市场融合的思路。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与个案访谈了解到;随着农作物的时令性变
中部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艾滋病患者群体,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是通过性或母婴传播而是因生活所迫,在“有偿献血”的过程中因医疗注射器械使用不当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城乡一体化而出现的新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研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都对农作物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作出了法律规定。特别是2006年《条例》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