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而言,一般已失去手术治愈的机会,而目前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治疗对其有效率也极低,同时还经常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此类病人上的优势就从而能够得到了体现。中医中药治疗是以每个病人为中心,运用辨证论治原则,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应用的越来越普遍,其与西医化疗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也逐渐成为了晚期NSCLC治疗的主流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提高化疗效果、减轻化疗副作用方面的积极效果使得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疗效和生存质量方面均能有较好的效果。患者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以下简称CTCs)是近年来最新的科研成果,其依靠简便、快速的检验方法可以达到时时监测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预测预后、辅助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最新的研究发现CTCs与肿瘤复发转移方面的密切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其机制方式,为更早、更快的发现和控制肿瘤进展提供了可能性。目前CTCs检测在我国尚未普遍开展,其在肺癌上的检测标准国际上也尚未出台,因此为了使其能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患者,我们利用本研究探讨此项检验在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身上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其日后更好地应用于中国患者打下基础。1.研究目的很多研究已表明,CTCs检测可有效预测NSCLC的药物治疗疗效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证据、指导个体化治疗,并且可预测药物的敏感性,对预后有较强指导作用。本研究意在初步判断CTCs对于中药的治疗是否具有敏感性,并且观察中医药治疗对于CTCs的临床特性是否会产生影响。大量临床实验及病例均证实了中药对晚期NCSLC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中药联合化疗与单纯中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的晚期NCSLC患者,观察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中医药的疗效,权衡中西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对于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利与弊,探究最有效及病人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案。结合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检测的CTCs数量变化,和使用国际通用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评判CTCs对于生存质量及预后的评判价值。2.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于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病房收集了分期为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5例。中药组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给予包括中药汤剂和中药注射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NCCN (美国国综合癌症网络)的NSCLC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6年第一版中的4种化疗方案之一治疗,其余治疗同中药组,每周期治疗21天,连续治疗2周期。在治疗前后让患者自行填写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第二周期治疗结束前,各让病人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各检测一次CTCs,后于实验室进行CTCs计数检测并记录结果。3.研究结果中药组的生存质量各项目中只有总健康状况与CTCs存在相关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仅有角色功能1项与CTCs的变化相关(P<0.05),其余均无相关性。表明中药组CTCs计数与生存质量中的总健康状况存在负性相关关系,即CTCs计数越高总健康状况越不好,而中西医结合组的CTCs(?)十数与生存质量中患者的角色功能存在正性相关关系,即CTCs(?)十数越高患者的角色功能越好。在中药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差异性比较中,总健康状况、食欲丧失、恶心呕吐3个领域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治疗对于以上3项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中西医结合组中,患者的躯体、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均较疗前变差,症状领域中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食欲均相比治疗前症状明显加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存质量差异性比较中,中药组对于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均大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且对于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和食欲丧失这些症状的改善均大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在经济困难方面,中药组也远远低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论4.1中药组患者CTCs计数与生存质量中的总健康状况存在负性相关关系,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CTCs (?)十数与生存质量中患者的角色功能存在正性相关性。此结论表明,在本研究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在给予单纯中药治疗的患者中,CTCs数值的增加表示其生存质量会较前变差;而在中药结合化疗冶疗组中,CTCs数值的下降却并不代表着该病人就会得到很好的疗效和预后,反而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限制。但是本结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因为入组例数较少,结论不具有广泛权威性;其次是中药组在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中,疾病进展的例数相比另一组较多,对最终CTCs的数值可能有一定影响。4.2CTCs计数作为新兴的检验指标,我们临床研究者在探讨其对于预后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及作用时,千万不能忽视生存质量的问题对于其产生的影响,不能一味地认为在治疗中将其数值降低的越小就对患者越有益。4.3就本研究所用的少量病例得出的结论看,CTCs计数在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时,生存质量是其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生存质量较差的中西医结合组中,生存质量与CTCs计数的变化呈现出矛盾的关系;而对于生存质量较好的中药组中,CTCs计数的降低便能够表现为生存质量更好的预后。因此未来若是利用CTCs预测患者生存质量时,需充分准确估计其治疗方法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大小再做判断。4.4单纯中药治疗可以保持患者生存质量的稳定,并在食欲、消化道症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CTCs数目在疗后的下降也表明中药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而中药结合化疗的疗法虽然也可以降低患者体内CTCs数目,但是对于晚期NSCLC患者自身而言,其生存质量在多个方面均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两种治疗方法相比,患者从精神和心里上会更忌惮于化疗药物对于自身生存质量的影响,而中药治疗会让患者感觉到自身健康状况及身心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并且其在抑制肿瘤细胞数目方面的作用并不小于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