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当代中国文学德译本的翻译策略——以黑马的《混在北京》为例”为题,尝试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作家黑马的作品《混在北京》的德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重点提取译文中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俗语等作为研究对象,剖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原著作者黑马在《混在北京》一书中用纪实笔法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初一批外省知识分子北漂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们都在向导出版社工作,住在单位的宿舍里——长安街边上一座年久失修的老筒子楼里。全书语调轻松、幽默,语言尖酸、俏皮,作者在嬉笑怒骂中娓娓道出小知识分子为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的辛酸故事。细观源文,其中出现了大量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词汇、四字成语、民间俗语等等,这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德国著名汉学家、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歌林德·吉尔特(Gerlinde Gild),作为该著的译者,在翻译过程基本保持了原著的故事架构,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巧妙地向德国读者再现原著的人情百态。本论文主要将从功能翻译学角度出发,从原著以及译著中抽取相关语料进行比对、分析,总结译者的翻译策略。本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束语和参考书目四部分。引言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文部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重点在于功能翻译理论中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和诺德的文献型翻译法与工具型翻译法。第二部分将对《混在北京》的原著及作者、德语译著及译者进行简要介绍。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笔者将从《混在北京》的原著与译著中提取语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按照第一部分的理论对译文进行实例分析、归纳译者的翻译策略。结束语部分,笔者对整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写作过程、心得体会等等,进行简短的总结。